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丁堰初級中學 李安明
數學是初中教學的基礎性學科之一,而初中正是學生打下良好數學基礎,進行數學思維拓展訓練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承擔起將先進教學理念滲透到課堂當中的教學任務,創造智慧與活力并存的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賦予互動教學全新的含義,建立平等、尊重、和諧的對話機制,明確教學中的互動目標與方向,提高學生互動課堂的參與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善于利用互動交流完成學習目的,相互促進、學習、改正,在共同發展中共同進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上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完成教師教學課堂的優化。
初中學生正處于荷爾蒙旺盛的青春期,有著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好奇心,對游戲更是有著天然的喜愛與興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學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作為教師,我們更不應該一味切斷學生與游戲的接觸,而是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對游戲的喜愛,將游戲變成我們的教學工具。如今早已不是“談游色變”的時代,游戲教學作為近年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已經逐漸進入了初中教學課堂,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輔助工具。游戲教學不但貼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還具有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優勢,在課堂中利用游戲開展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教學,能創建積極向上、活潑有趣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當中,在玩樂中學習數學知識,完成“樂”與“學”的完美結合。
例如,我在教學《三視圖》這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訓練學生能夠通過觀察三視圖第一時間完成幾何體結構組成的解題能力,我在課堂中進行了如下數學游戲:讓學生分為三人一組,每人分別觀察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在肢體互動的過程中利用小正方體完成圖形的組建,完成最快的小組最終獲得游戲勝利。這種游戲教學給學生設立了一個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有趣、新穎的教學模式中努力,通過自己所知的信息與同伴進行交流后完成游戲目標,不但能訓練學生之間的默契,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設高效、高質的互動式數學課堂。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晦澀的學科,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僵硬與死板,學生由于數學基礎薄弱,無法正確理解教師的語言意義,數學成績自然會隨之下降,這種惡性循環最終會導致學生形成對數學學習的畏懼與厭惡心理,對學生的長遠學習十分不利。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動關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學習進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而利用課堂提問,能第一時間得到學生真實的學習反饋,一步步調整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錯誤認知,在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例如,我在教學《隨機事件與概率》這一課時,為了了解學生對隨機事件的概念認知,我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導入教學。我問學生:“假如天氣只有晴天、陰天、雨天這三種天氣,每天的天氣都是隨機的,那今天是晴天的概率是多少?”學生根據題干紛紛回答:“三分之一。”我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深入提問:“建立在只有三種天氣隨機出現的基礎上,假如今天是晴天,那明天是陰天的概率又是多少呢?”這個時候,學生出現了分歧,有的認為三分之一,也有的認為二分之一。這個時候,我便充分觀察學生的思維習慣,對學生的認知狀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更高效地展開后續教學工作。
現在的學生都是新生代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溺愛與獨寵,在優渥的環境中學習成長,養成了十分強烈的個人自主意識,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不懂得尋求幫助,甚至十分排斥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教師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合作交流的意識與習慣,讓學生在相互促進中共同成長。小組學習模式的建立,能讓學生形成團結、互助、友愛的集體,在集體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共同思考、探索、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交流互動的機會與場地,如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展開小組討論,完成課外實踐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主動合作交流的意識與習慣,不但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的提高,還有利于班級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全體發展。
總而言之,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邊活動,教師要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面著手,讓學生能夠在短暫的課堂中收獲最多的知識,達到課堂學習收益最大化。同時,作為教師,我們不要讓互動教學流于形式,而是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互動教學的模式,吸取傳統互動教學中的失敗經驗,為學生構建全新的互動課堂,調動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數學教育朝著充滿希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