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陸家高級中學 叢 芳
“利器才能善事,實干方可成功。”高三工作的得與失離不開這兩方面,高三數學復習在高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做好這項工作,才能在高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下面簡單談一談如何做好高三數學復習教學工作。
大家都知道《考試大綱》對高三備考的參考價值,它是高考的導航燈和牽引線,給我們明確了考試的范疇和重心,因此,在拿到《考試大綱》后,備課組進行集體研讀,讓每名成員對大綱內容有整體的把握,然后將其與往年的大綱進行比對,找出其中的差異與變化,同時也借鑒專家對考綱新變化的權威解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高三復習備考中,應做到及早準備,精心謀劃。 在精打細算了教學時間和有效總課時數之后,對高三數學復習時間進行合理規劃。主要分三輪進行復習,高三上學期進行一輪復習,主要是夯實基礎,重視基礎知識的整合,將高中階段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進行系統地整理和有機串聯,構建成知識網絡。高三下學期在二模之前進行第二輪復習,針對高考 “在知識交匯處命題”的特點,對重點的能得分的章節進行適當的專題綜合,建立知識的跨章節聯系,同時也是對第一輪復習的鞏固提高。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置專題的綜合度、難度,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模之后進行第三輪復習,主要回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查漏補缺,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知識和重要概念的理解,此外進行模擬題訓練,增強對考試題型的適應能力。無論是哪一輪次的復習,計劃都要做得非常詳實,在備課組制定的計劃框架下,細化到每一天,有的放矢。
對于學生入學時文化知識基礎薄弱,學習和行為習慣相對較差的學校,一般很難找到適合學校學情的資料,此時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量體裁衣。例如我校堅持發揮集體備課的功能,高三一年所有的教學案不使用任何一本現成的資料,全部由數學組的老師集體自己編制。一份教學案的生成要經過三道工序,設主備課人、第二備課人和定稿人。首先由主備課人對該節內容進行主備,拿出一份導學案的框架和主要例題,然后交予第二備課人進行增減和修改,形成了備課組活動時討論的初稿,最后將這份導學案提交備課組集體討論,在每周的備課組活動上,所有的任課教師共同研討交予定稿人,最終形成了一份集體共同的導學案。各任課教師要針對自己班級的情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將共同的導學案生成為適合自己班學情的教學案。每周兩次集體備課組活動,既討論教學案的形成,又討論部分試題的解法和教法。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贏取了教學時間的主動,另一方面,由于教學案更貼近學校學情,極大地提高了復習效率,同時增強了學生的信心,為最終數學取得優異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中數學知識點雖然很繁雜,但畢竟有主次之分,復習中我們突出了對重點模塊的復習和循環再現。在第一輪復習時,重點復習了函數與導數、三角函數、數列與不等式、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等,集合與簡易邏輯、向量、復數、推理與證明、算法、統計這些部分都不作為重點,沒有做過多的題目,主要以小題訓練為主。突出抓復習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決避免了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另外,由于第一輪復習前后跨越的時間很長,難免會出現復習后面忘記前面的情況,而模塊知識循環重現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每周復習的導學案控制在3~4個,每周五進行周測,以便及時反饋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并及時對周測進行批改和統計,盡快對周測進行講評。教師和學生一同總結得與失,及時查缺補漏,將極大地提升學生駕馭試題的能力。此外,每周可設置三天進行數學天天練,天天練主要以當時復習的內容為主,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無論是天天練還是周測,都會對當下復習的內容和前面復習過的內容循環鞏固,加深理解和掌握。另外,一份“錯題再現”可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對于一所普通高中來說,學生基礎較差,數學水平、學習能力不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參差不齊,對數學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差距很大。針對這樣的生源狀況,實行學科個別輔導很有必要,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個別輔導,若該生數學相對語文和英語成績薄弱,應根據該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尋找薄弱學科的薄弱環節,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輔導方案,定時間、定地點加強輔導。對這樣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做出及時有效的指導。若學生層次參差不齊,應對他們實施分層教學,同樣一份導學案,在進行二次備課時,添加選做題,使得更多的學生“吃得飽,吃得好”,能力弱一點的學生可以只做基礎題目,從而大大提升了他們的數學興趣,使學生均衡發展。
高三的備考過程是漫長而枯燥的,對學生的恒心和毅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對數學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這個過程特別辛苦! 高三的學生都承載著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到了高三后期,很多學生表現出心浮氣躁,易怒易沖動,特別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作為老師,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給每一學生以微笑,發現學生情緒不對時與其交流談心,幫其消除不良情緒,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每次考試做好考前動員和指導工作,并充分利用每一次測試的機會,做好考前和考場上的心理調節,力爭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式和臨場審題、答題的具體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堅持以考試說明為引領,加強對《考綱》和《考試說明》的理解,深入研究,爭取把握到位,明確“考什么”“怎么考”;以集體備課為陣營,加強集體研討,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提升自身能力,以適應教學發展;以數學課堂為平臺,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應體現階段性、層次性和漸進性,做到減少重復,重點突出,讓大部分學生學有收獲,讓學生形成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練習檢測更要與高考對路,準度適宜,重在基礎的靈活運用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三數學復習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高高考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