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實驗小學 孫玉娟
學生的認知規律一般由簡單到復雜,由直觀到抽象,教師應在此基礎上聯系學生的接受能力,層層誘導,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這就要教者在講解過程中具有高視野,特別是解題過程中需要重視題目的發散,不能就題論題,而是一題多變,使教學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一題多變”實質上是形變意不變,將一道題演變成多道題,但題目的本質并未發生改變。
1.“縱變”:對所存在的某一數量關系有清晰的理解
例1:飲料廠原計劃每天生產50噸飲料,由于工廠設備更新,現在每天生產80噸飲料,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解:80÷50=1.6=160%。
變式一:飲料廠原來每天生產50噸飲料,由于工廠設備更新,現在每天生產80噸飲料,比原來增產了多少百分數?
解:(80-50)÷50=0.6=60%。
變式二:飲料廠現在每天生產80噸飲料,比計劃增產了60%,原來每天生產多少噸飲料?
解:80÷(1+60%)=50(噸)。
變式三:飲料廠原來每天生產50噸飲料,由于工廠設備更新,現在比原來增產了60%,現在每天生產多少噸飲料?
解:50×(1+60%)=80(噸)。
2.“橫變”:使學生對各種數量關系的運用能夠熟練掌握
例2:加油站要運進95號汽油,已經運進8噸,相當于要運進汽油總量的50%。加油站要運進95號汽油多少噸?
解:8÷50%=16(噸)。
三是形成納稅需求反饋機制。及時疏通納稅人與稅務部門的交流渠道,使得納稅人與稅務工作人員之間形成信息互動的良性循環,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與相互認可。
變式一: 加油站要運進95號汽油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了一趟,每輛運了2噸,還剩下多少噸95號汽油沒有運過來?
解:16-4×2=8(噸)。
變式二:加油站進了95號汽油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噸,剩下的交由大車來運輸,每輛大車運4噸。一次運完,需要多少輛大車?
解:(16-4×2)÷4=2(輛)。
變式三:加油站進了95號汽油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了一趟,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比汽車多運1.5噸。一次運完,需要多少輛大車?
解:(16-4×2.5)÷(2.5+1.5)=2(輛)。
上述教學的實現,需要教者有較高的視野,從“縱”“橫”兩個方面對學生的解題思維進行鞏固訓練,強化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使學生具體直觀的思維向抽象的思維不斷過渡,有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提高了學生分析、解答題目的能力。
課堂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于教者數學思想的活躍程度,數學思想方法是指對數學及對象、數學概念和數學結構以及數學方法的追根溯源,是最為完整的總結,是在更高層次上對數學知識的一種抽象及概括,它隱藏在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等系列過程中,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橋梁,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和更好地解決難題。
蘇教版數學教材從一年級上冊就出現了用 “( )”或“□”來代替未知得數,讓學生在空格中填具體數字。例如:2+3=□,5 +( )=8,6=□+□+□+□+□+□。再如:學校有6只皮球,又買來4只。現在有多少只?要學生填出□○□=□(只)。
符號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材及練習中均有所體現,我們教者要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向學生普及、強化這種思想,當然,強化不等于強加,教師也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做到強化有度。
再以數形結合思想為例,把兩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長方體餅干盒子改裝成一個,該如何包裝最省紙?
這是道經典的找規律題目,需要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再通過詳實的計算來比較各種改裝下圖形表面積的大小,進而找到最為合理的改裝結果,該案例是對生活實際情況的演練和延伸。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代數思想出發,不需任何操作和數值的計算。假設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c,并滿足a>b>c(簡單區分三個數即可)。本題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改裝最為省紙”,換句話說就是要改裝為一個大的長方體,并且滿足它的表面積最小。可以想象出來,新的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是由兩個舊長方體的12個面的面積減去拼在一起后重合的2個面的面積。很明顯,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只取決于拼在一起的(減去的2個面)的面積和,減去的2個面的面積和越小,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就越大,反之,減去的2個面的面積和越大,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就越小,再聯系a>b>c,得bc<ac<ab。因此,只要我們將最大的2個側面貼在一起包裝即可。
當然,對于數學基本思想的滲透,需按部就班,學生有自我感悟的時空,進而達到螺旋式上升,不能急于求成。
總之,從練習題的設計、解答引導等角度來看,觀點越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越深刻,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及數學思維的培養才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