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涵
(大連第二十四中學,遼寧 大連 116000)
由于金融分行業經營模式的存在,各個不同的管理階段由不同的部門來管理。對于銀行而言,不能控制銀行之外的金融產品。如此,就難以實現對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了。另外,由于銀行差異性的存在,立法不嚴格,導致監管不嚴格問題的存在。
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是由貨幣衍生出的金融產品市場卻不容樂觀,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金融產品及其相關的管理制度仍處在初級階段。除此之外,銀行信用產品的金融資產及人民的利率尚未完全成熟,導致很多與金融相關的產品缺乏相應的風險規避措施及管理機制,這使我國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變得困難,從而影響到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
由于能力的限制,許多新產品與其他銀行的新產品或舊產品在種類和結構上有異曲同工之處。這類理財產品堆積在市場上,對金融產品的發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與此同時,若有一家銀行真正地發明出一款新穎的理財產品,而且在市場上的銷售量非常可觀,那么其他的銀行將會紛紛效仿,從而引起市場上不同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很大的雷同率,如此大的雷同率將會嚴重影響理財產品的創新率。隨著我國理財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個銀行希望通過理財產品所賺取的利益的空間也將日漸縮小,通過爭奪市場份額來進行粗放式發展的模式將很難得以繼續發展。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金融機構能更加自主地選擇渠道。就當前而言,主要有3種模式,即以淘寶為主的第三方平臺開設直銷店、深度開發自己的官網、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平臺代銷。深度開發官網有利于建立品牌、增加客戶黏度,但是存在知名度建立時間長、初期投入成本高等問題;而第三方平臺相對而言已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客戶資源、流量相對穩定,借助于第三方平臺營銷可快速實現業績增速。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通過運用數據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量化,了解用戶群的特點和對市場進行有效細分,來定位用戶的需求及偏好,并進行精準營銷,從而為企業節省巨額營銷和銷售成本,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余額寶前期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細分及定位,使其取得一定的成功。而在余額寶出現之前,國內網絡交易平臺的交易處于上升趨勢,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只看到電子交易市場的商品市場,卻未注意到其隱含的巨大的貨幣市場。
余額寶則是詳細分析了電子交易市場,認為這片虛擬市場和實體市場大多數地方是相似的——都是由銷售商、消費者、制造者等組成,形成一條完整的商業鏈。用戶在進行網絡交易時,大量的貨幣流通是借助于支付寶這個第三方平臺來完成,同時支付寶的交易記錄能顯示出該市場潛在的貨幣儲藏需求,因此余額寶應運而生。
信息化技術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①使業務流程變得更加便捷,實現“一鍵開戶”的邊界流程;②將基金T+0贖回變為現實。正因基金公司借助于大數據,能夠準確預估資金的流動性,從而降低了流動性的風險,使基金贖回由T+0代替傳統的T+2、T+3,進而使余額寶實時消費支付成為可能。不斷加大金融機構經營管理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簡單留給客戶、復雜留給系統,達到節約運營成本、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的目的。
目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發展尚未成熟,還需不斷探索完善并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具體可從以下3方面做起:①健全監管體制,增強風險保護。首先應把互聯網理財服務、互聯網信用中介及互聯網金融平臺等納入監管體系中。其次在監管中應考慮監管力度與鼓勵創新之間的取舍問題。最后應把監管的重心轉為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客戶信息的保護并重,而非原來的以資產負債和流動性管理為主。②控制企業規模,降低財務風險。金融理財產品依賴網絡營銷剛起步,若盲目擴張,則會增加資金上的壓力。只有控制企業規模并且避免資金周轉困難,才能降低在財務上的風險。在管控財務風險時,企業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風險儲備金,避免發生擠兌和逾期的現象。與同類競爭者的金融產品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差異性。③構建互聯網安全體系,加強風險預防。金融理財產品依托于先進的計算機系統進行網絡營銷,而計算機系統的缺陷給互聯網金融帶來潛在風險,容易將客戶的賬號、密碼等信息丟失,造成相應的資金損失。
因此可從3方面構建互聯網金融安全體系:①開發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相關技術,例如數字簽名技術、互聯網加密技術及密鑰管理技術等,達到降低使用國外技術帶來的不穩定性和信息泄露風險,保護金融安全的目的。②增加軟件設施的投入。增強計算機的防病毒、防攻擊能力,使互聯網金融正常運行所需的硬件環境具有安全性。③建立互聯網金融技術標準。盡快達到國際上有關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及規范,同時整合各種資源,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共享型互聯網金融數據庫并進行歸類整理分析及實時監控業務流程。
銀行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金融理財產品,若沒有金融理財產品,銀行的發展就會少一條渠道。現在國內各大銀行的金融理財產品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其中以缺乏創新最為顯著,因此各銀行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1]沈虹杉,譚楊楊.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深度研究報告[R].成都社信財富股權投資基金中心,2014.
[2]艾亞.傳統金融機構怎樣看待互聯網金融[J].國際金融,2014(3):36-40.
[3]周華.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11):96-98.
[4]鄭蘭祥,程躍玲,鄭飛鴻.論農村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與發展[J].對外經貿,2012(2):125-127.
[5]楊小玲.我國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存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農村金融,2013(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