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 符秀麗
2000年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初中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和進步,初中數學在學生的整個學習中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尤其是初期階段的數學學習,學得好,可以幫助學生夯實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基礎,同時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和邏輯思維也會得到很好的培養,對于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在由小學進入初中的初期階段,學生有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并不牢固,或者老師在教授學生相關數學知識的時候沒有注重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也使得學生對初中數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在初期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就出現了落后的情況,這種現象會對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帶來非常大的麻煩,有必要對這種“學困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1.初期階段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學生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由于不習慣老師的數學講授方法或者缺少基本的學習興趣等,導致學生的數學基礎不牢固,對一些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點掌握得不熟練,這些都會對學生后續迅速融入數學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是完全建立在以往數學基礎之上的,由于學生基礎不牢固,這使得學生對老師講授的新的數學知識不能完全理解,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2.初中數學學習內容量大,速度快,初中的學習相比較來說要輕松一些,學生突然進入初中學習后,沒有完全做好相關的思想準備,導致學生在初期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出現了跟不上的現象。同時,初中學習目標性非常明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奔著高考去的,各門學科的學習任務都非常重,數學學習的作業量也非常大,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一旦協調不好,很容易導致“學困現象”。
3.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在給學生講課的過程中,雖然講課方式方法有了明顯的改變,但是還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言堂”的現象,在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明顯不夠。針對許多問題,老師也沒有給予細致明確的講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都是在今后的學習中老師需要注意的。只有逐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模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激發出來,主動性也才能得到提高,“學困現象”也才能從根源上得到解決。
“學困現象”不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或大或小,這種現象的存在會嚴重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也非常清楚初中數學的重要性,但是,“學困現象”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整改,那么學生就有可能產生厭學現象,甚至會波及其他學科,無論是對學生今后的高考還是學校的整體教學工作,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學困現象”必須要得到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并努力從多個方面深化抓好,只有這樣,才能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1.在初中階段,老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數學認識、心理接受等方面的能力,不能像以往那樣搞“一言堂”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同時,對于數學題目要允許學生犯錯,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表達和學習參與的機會。在各方面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情況進行深入摸底,掌握學生基本的學習成績等,幫助每一位學生建立基本的學習記錄,這樣能夠在動態中實現對學生的了解,對于逐步解決“學困現象”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通過以往的分析發現,導致“學困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和單一教學模式的存在,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老師還要在課堂上嘗試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式方法,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互動學習中,這對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有很大幫助。
2.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準確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接受情況,對于每一次考試成績,老師都應當和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對于基礎不牢固的,老師要盡可能地給予幫助輔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這樣能讓學生及時把薄弱環節補上。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或者不太容易理解的章節,應當放慢教學速度,每一個內容的學習都應當配上專門的練習內容,這樣能讓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也能提高老師實際的教學效果,避免一味地追求講課速度而導致學生跟不上的現象出現。除此之外,老師還需要對課后作業進行充分的考慮,在內容布置上,應當傾向于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尤其是一些重難點的再練習,這樣學生就能及時鞏固新學到的知識點,老師通過對作業的檢查,也能更加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初中數學的“學困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初期階段教學起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從初期數學教學策略等方面抓起,只有這樣,這種現象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