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桃園路小學(南校區) 張 玉
生本教育教學模式極大地改變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的現狀,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著極為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生本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深化,給當下的小學課堂模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當然,在帶來了極大改革和新事物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爭議和缺陷。那么,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反思和改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享受數學課堂所帶來的魅力。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充分展現學生們的個性,提升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是教師應該努力研究的方向。數學這門學科相比起語文和英語,不能單靠死記硬背地積累記憶去學習。相反,只有將學生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給予學生們一定的啟發,才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極大地提升學生們思考數學問題的靈感。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計算》時,教師在簡單地對書本內容進行了教學之后,不妨將班級里的學生分為男女兩組,并要求他們打開學具盒,找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并讓他們觀察和拼接,找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解決方案,兩個小組進行搶答,看哪個小組可以搶答更多。這樣的競爭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和探索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之后,教師再上臺針對學生們討論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和總結,使得學生們更好地吸收所學的新知識。
在進行課堂分組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結合班級同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以達到共贏的效果,做到強者帶弱者,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有關三角形的基本知識之前,教師不妨在課前先給學生們安排一些預習的小作業:“請你回去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之后可以帶領學生們在課堂上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會驚奇地發現有直角的物體特別多,比如黑板、桌子,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產生興趣和疑問的同時,教師不妨問一問大家:“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直角這么多呢?難道直角相比其他角有什么優勢嗎?”再學生們回答的過程當中,教師也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地講出自己的見解和猜想,不怕出錯,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這種圍繞章節內容巧設問題情境,借助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他們自主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疑就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圍繞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數學教學,使得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們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數學教師就需要培養學生們的數學能力。所謂的數學能力,就是考察所有的可能性,從中尋求最優解,并對現有結果和算法進行持續的創造性優化的能力。數學能力作為一種類化經驗,是后天在數學活動中形成的,是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通過遷移,使數學知識和技能不斷整合、類化而形成發展起來的。當然,作為后天教學的指導者,教師們對于什么是數學能力可能有不同的解讀,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學生的思維實際作為數學能力培養的堅實出發點。教師想要切實地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養成學生們的數學能力,除了要在課堂上不斷革新和改良,對于學生的課后作業也要更加重視。以學習分數的基本知識為例,除了要在課上帶領學生們理解有關“單位1”的基本概念,還要通過課后習題和補充練習,讓學生們通過實踐來更好地理解“單位1”在分數這一章節里是如何應用的。這對于教師而言,無疑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具有挑戰性的難題。
在進行數學新課的講授之前,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合理規劃預習任務。也就是說要圍繞數學教材內容,全方位分析小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合理設計前置性作業。所謂前置性作業,通俗的理解就是將作業前置。這類作業可以是對新知識的整體預習,既可以是學生個體的行為,也可以是學生學習小組的集體行為,通過互助學習來完成;或者是學生對新知識的一種探究活動,這種活動可以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來為學習新知識做預備、做鋪墊。華南師范大學的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他強調“先學后教”與“先做后教”,將“先學”“先做”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研究前置性作業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學習新課的必要準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通過前置性作業,學生在上課時對要學的新知識已有所了解,知道疑難所在,這樣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也找到了課堂上研究的中心點。前置性作業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知活動凸顯出來。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對于數學教學非常重要,廣大數學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在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要結合實際,關心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對癥下藥。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在生本教育下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這門學科更加充滿熱情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