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運河中心小學 鄭加春
一個好的導入能為課堂教學指向,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源動力。導入可以聯系新舊知識,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將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聯系起來。導入可以令學生心情愉悅、讓學生不再感到厭煩、緊張,能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不能將學生視為接受的機器,要了解學生的感受,為學生增加展示的機會,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去探索發現,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導入是一種“首因效應”,其持續時間長,作用力持久,能產生難以改變的思維定勢。導入力求短小、精悍、準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要短小,如果占用時間長,就會使下面講授的時間不足;導入要精悍,能直擊要害,緊扣主題,不能看似精彩卻與教學內容無關,要實現舊知到新授內容的過渡。導入時間不宜過長,忌喧賓奪主。導入的語言要準確生動,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1.針對性原則。導入要緊扣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關注學生起點,能將學生迅速帶入一個新的情境,幫助學生溫故知新,能為學生的發展架橋鋪路,能滿足學生的聽課需求,令學生流連忘返。教師可以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素材設計導入,能讓學生有聽的興趣,產生一定的教育意義。
2.趣味性原則。導入要具有一定的鮮活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令學生不再感到倦怠。教師要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不循規蹈矩,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導入的內容要有新奇性,能引發學生的無意注意,能讓學生產生探求知識的熱情。
3.簡潔性原則。導入追求簡潔,不故意繞彎子,以造成課堂資源的浪費。教師的“導”要短小而精悍,能給學生帶來震撼,不能不著邊際,不能離題萬里,讓學生理解起來覺得吃力,失去應有的效果。
4.靈活性原則。教師要具有教學智慧,對于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環境要選擇恰當的導入方式,不能過于死板。教師要因情而導,可以用復習建構新舊知識的聯系,以故事開啟學生的思維,以媒體呈現豐富多彩的內容。
5.形象性原則。教師運用實物、掛圖、簡筆畫、視頻、動畫等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有趣的場景,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動耳聽、動眼看、動腦思、動手做,有了真觀的體會,從而促進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1.圖片導入。教師以直觀形象的掛圖、簡筆畫、多媒體等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如以講射線的概念時,教者為學生準備了一個金箍棒,并將其一端置于地上,讓學生說說另一端會怎樣?能有多長?教者以一根金箍棒引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射線的特點。
2.溫故知新導入。新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同化新的知識,才能順利地將新知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認知水平。在小學數學導入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出新知,促進學生的理解、深化。
3.懸念導入。教師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教師拋出懸念,引導學生去靠近答案,層層揭開迷霧,直至將最終的知識展現給學生。教師要以懸念牽扯學生的思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的快樂感。學生在疑問中鞏固知識,在疑問中尋求答案。
4.故事導入。有很多的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游戲活動都與數學有關系,教師要抓住它們與數學知識的聯系,撥動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整堂課變得活躍,讓學生欣然接受,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5.情境導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出發,精心設計,創設與教學內容符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縮短了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1.導入設計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教師的導入應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對于低年級學生導入要具有趣味性,要以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避免他們的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卡通片段,以顏色鮮艷的畫面給學生帶來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導入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讓學生沉浸在課堂的氣氛中,讓學生能欣然接受。如在“認識10以內的數”一課教學中,教者導入如下:“我拍1下手掌,你拍幾下變成3下?我伸出2根手指,你伸幾根組成4根?
2.增強導入意識。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包含著許多教學智慧,教師要明確導入的目的,挑選恰當的導入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教師不能為導入而導入,為營造氣氛而導入,應有明確的目的,要為教學內容服務,如果脫離了教學目標就會顯得毫無意義。如在“分一分”一課教學中,教者呈現出小明家庭聚會的照片,導入如下:“小明拿出5個蘋果招待客人,他要把這5個蘋果分給小華和小麗,可又不知道如何分才好,大家請開動腦筋幫助他,可以有多少種分法?”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到分蘋果的活動中。
3.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導入能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就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導入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的認知儲備,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在“軸對稱”一課教學中,教者呈現蝴蝶、蜻蜓、飛機等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點?它們都是什么圖形?教者以學生熟知的圖形引導學生回顧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回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優化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認知儲備,促進新舊知識的聯系,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