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 王錦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人才之間的競爭更是如此。各個領域分化得越來越細,對于人才在專業領域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對于人才而言,同時精通多個領域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新世紀的人才不但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與素質,同時也應該具有合格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在完成跨領域的任務時,能夠與其他領域人才合作溝通,共同完成既定的目標。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來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在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時,大部分學生對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的認識不夠,認為合作學習只是簡單的分工合作,或者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對于合作學習這一概念沒有正確的理解,這樣盲目開展合作學習這一模式并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松懈,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合作學習,首先,學生應該明白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或任務互相溝通,適當分工合作的學習模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能簡單地將其作為分工合作的學習過程,而要注重與小組其他成員的溝通。其次,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學習的重點并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自身能力的提升。當然,合理的分工合作也是合作學習中重要的方法。例如,在《概率初步》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擲骰子”這一簡單試驗來理解概率的概念,而在小組學習模式中,學生便可以在做試驗時進行簡單的分工,一個學生擲,一位同學統計,最后所有成員討論結果,這樣便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學習效率,而不是所有學生都將時間浪費在擲骰子上。
在初中階段,學生年齡較小,還不具備較為成熟的心智,因此,這一時期的學生往往都以自我為中心,熱衷于表現自己。這一特點顯然不利于合作學習這一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分組時力求小組成員之間能力的平衡。比如,成員A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成員B思維較為活躍,能夠快速掌握新知識,成員C則具有過硬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做試驗時可以發揮作用。這樣每一位成員都具有自己的特長或者特點,而與其他成員互補,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位成員在小組內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這樣不但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自信心,而不至于妄自菲薄。當然,小組內應該具有具體的職務,如組長、發言人、數據記錄員、試驗操作員等,這些職務可以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使每一位成員的機會都是均等的,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小組成員是平等的,避免出現個別學生具有優越感而影響合作學習的開展。
在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應該明白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適合學生合作學習,教師應該尋找難度合適的問題或開放性的問題來讓學生合作探究,不能過難或者過易,過難會挫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學習效果,而過易則不能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合作學習喪失原有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注意采用合作學習的時機,尋找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例如,在教學“投影與視圖”相關內容時,由于角度不同,學生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便不同,畫出的圖形便具有多樣性,結果也易產生分歧,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根據每個人的意見總結出最后結果。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了解視圖的特性,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交流探究過程中提升合作意識和能力,提升自身素養。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教師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常常是由教師為絕對主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任務,缺乏自身的思考,這樣的合作學習顯然不利于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在合作學習時能夠自主探究,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由于已經有了之前方程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這一章時并不太困難,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自主學習這一章節,通過教師適當引導,學習例題,互相溝通,學生最終能夠掌握相關知識,最后再由教師總結并補充細節,加深學生記憶。這樣能夠較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適當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識,而且對于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升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當然,教師應該明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不是一件短時間便可見效的工作,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充分引導學生,同時積極探索與創新,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動力。
[1]許志國.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7(15):58-58.
[2]張玲占.淺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策略[J].商情,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