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高新區吳淞江學校(小學部) 金 震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數學知識的初始階段,相較于其他科目,數學學科知識更顯示出晦澀抽象、難以理解的特點,也因此,許多學生會感到學習數學具有難度,這致使部分學生難以集中精神與注意力積極參與數學課堂,不能跟隨教師的思路深入研究數學知識,這也是許多學生排斥數學教學、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對此,教師應該善于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豐富數學課堂,增加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寓教于樂,為學生創建寬松、歡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愉悅地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打好基礎。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會將教學目光集中在促使學生接收知識上,這也致使許多教師采用平鋪直敘進行數學概念講授的教學形式,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這種教學狀況下,學生只是將教師作為“領導者”,難以真正深入教師的教學。對此,教師應該善于轉變教師角色,運用新時代的教學理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給予學生尊重與引導,深入學生心靈,拉近師生距離,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上敢于發表意見、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與教師進行細致的交流,為學生創建良好、寬松的學習氛圍。
教師應深入數學教材,尋找數學知識的切入點,運用設問、聯系生活實際現象等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分析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跟隨家人去商場、超市等購物的情境,并向學生提問:“大家有過自己購買東西的經歷嗎?購物時有沒有觀察過購物需要使用的人民幣?是否有硬幣與紙幣兩種形式?那么人民幣的面額都是一樣的嗎?你見過哪種面額的人民幣?”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的人民幣,之后,教師再將提前準備好的各面額人民幣發給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向學生細致介紹每種面額人民幣的價值、特點等。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在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熟悉感,減少距離感,調動學生交流學習的欲望,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
鑒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重的特點,單一的課堂教學難以使學生保持高度注意力,一堂教學課如果始終采用口頭講述的形式也容易造成小學生的精神疲憊,降低課堂質量。對此,教師應該善于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善于運用豐富的課堂活動豐富教學過程,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心理,同時調動學生參與度,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課堂活動。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與教學經驗,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與學生基礎水平,建立基礎知識與課堂活動的有機聯系,寓教于樂,促使學生在進行課堂活動的過程中獲取、掌握、檢驗知識,豐富、愉悅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去掉了電池不走動但是可以用手隨意撥動指針的鬧鐘,組織學生進行全班“S”形接龍的活動,即教師用手撥動指針設置一個時間,將鬧鐘交給第一排最左側的學生,學生要能夠較快地讀出鬧鐘上的時間并再次隨意撥動指針,設定一個時間點,然后將鬧鐘傳給下一個學生,下一個學生繼續讀出時間、重設時間傳給下一個學生,以此類推,讀不出鬧鐘時間或者讀錯的學生要上臺進行才藝展示,并且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耐心的指導,幫助其掌握讀出鬧鐘時間的方法。通過活動的設計,教師不僅緩和了課堂教學的緊張氛圍,并且能夠使每一位學生參與活動,訓練了學生認識鬧鐘、讀取時間的熟練度,檢驗了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能夠及時對掌握不牢固的學生進行補充教學,寓教于樂,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實踐與訓練是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由于小學生自控力不高,作業是許多學生逃避、不認真對待的對象,這也是致使許多學生即便課堂表現良好、能夠理解掌握知識,但課后卻不能有效完成作業,甚至時間一長就容易忘記知識的原因。對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作業形式,在作業設置時有效采用寓教于練的方式,豐富作業形式,設計新鮮、富有樂趣的作業,調動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主動性,促使作業發揮出最大的檢驗、鍛煉功能。
例如,教師在教學完《統計表》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放學后注意調查自己家庭中一周之內買水果的種類數量,并根據調查數據繪制成統計表。第二天上課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之內交換統計數據與統計表,互相檢查繪制的圖表是否匹配數據、是否正確。通過改變作業的形式,教師不僅增加了作業的新鮮感,為沉悶的數學作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增加了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作業的環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加學生完成作業的責任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寓教于樂是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氛圍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應該認識到寓教于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活動都應是以數學知識的傳授教學為核心的,教師應該將各種活動、游戲作為數學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過于重視調動、活躍教學氛圍而減少了必要的知識傳授的數量與質量,致使各種形式的活動喧賓奪主。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實事求是,發揮出寓教于樂教學方法的最大優勢,豐富學生的數學教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
[1]毛建平.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2):71-72.
[2]李春麗.寓教于樂,實現生動有趣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小學,2015(5):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