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濱淮初級中學 沈光會
教師利用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觀察、思考、實驗、討論等活動并展開探究,從而能獲得數學結論,掌握數學方法。教師不應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分享,使自己的思路更開闊,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猜想,參與驗證、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教師的提問應具有導向性,應引起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課堂提問要具有趣味性、新奇性,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教者提出問題:任意長度的三根木條能否拼成一個三角形?調動學生的探學興趣,讓學生躍躍欲試,開展動手探究活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引入豐富有趣的故事,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蘇科版八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課教學中,教者講述古埃及建成了聞名于世的金字塔,當時生產工具落后,測量技術也不高明,他們是如何確定每一個正方形的直角?這樣的故事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猜想,調動學生探究的熱情。教師要設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求新知。情境的問題要為學生所熟知,要蘊含著教學重難點,能引發學生主動討論交流。如在蘇科版七上《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動手折紙,設計情境:“把足夠長的厚度為0.1mm的紙對折20次,可以達到34層樓的高度(每層3米),對折30次后有12個珠穆朗瑪峰高。”學生會感到不可思議,就會引發探學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探學,運用舊方法掌握新方法,運用學習過的書本知識探究新知識,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法內容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兩個正數相乘積為正數、正數與0相乘積為0的結論,引導學生探究“兩個負數相乘”“一正一負相乘”“負數與0相乘”。
教師通過有效的復習,將分散的知識進行歸類,形成系統化、網絡化的知識。教師要改變“師講生聽”的教學方式,采用游戲、競賽等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教師要精心設計,以點的發射形式引導學生復習知識點。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如在復習梯形內容時,教者以問題引導學生遵從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復習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并由此衍生出許多小問題,包括“梯形的構成條件”“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性質與判定定理。這樣由一般梯形過渡到特殊梯形的過程中,學生探究出特殊梯形相關的知識點。通過探究復習,幫助學生建構認知體系,形成了發散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考。
傳統的習題課一般采用師講生練的方式,學生重復式的訓練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數學教學變得枯燥無趣,從而失去解題的興趣。教師要重質輕量,不可選擇過偏過難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探究時有所收獲,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采用輕松的方式進行習題教學,使枯燥的解題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練習,提高做題的準確率。如在完成同類項習題時,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找出同類項,完成合并同類項的練習。這樣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教師要合理選擇題目的難度,不宜過難或過易,太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過于簡單也難以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要倡導一題多變,利用變式習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看似題量變少,但通過有效的變式能充分挖掘一道題的資源,使其實現最大的價值。當一些題目較難時,學生無從下手,教師點撥涉及的有關知識,啟發學生將復雜的圖形進行轉化,通過探索解決這道難題。教師要倡導一題多解的習題教學,要確保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嘗試探究,發現規律。
教師要給予準確、及時的評價,就要以肯定、鼓勵為主,要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有信心完成探究任務。教師要改變單一的評價語言,要根據內容不斷變換評價方式,達到激勵的目的。如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內容時,教師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擺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意識。又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內容時,教師要以激勵性的評價指出學生的探究過程、運用的思想方法。教師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評價學生,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不斷調整自己在探究中運用的方法、思考問題的角度,從而提高學生探學的興趣。教師的問題可以具有“迷惑性”,讓學生掉入“陷阱”,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做習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要突出重難點內容,不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教師要開展多元的評價,既有教師的評價,也有學生的自評和生生間的互評,這樣能促進學生的反思,對自己和他人的探究過程做出判斷,使自己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感進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動機的激發、興趣的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讓他們樹立自主意識,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要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參與興趣,從而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討論、思考、實驗、驗證等探究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挖掘數學潛能,形成動手實踐能力,促進數學思考,從而形成富有活力的初中數學課堂。
[1]陳秀蘭.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3(3).
[2]趙連城,林作?。龠M學習遷移提高教學效率[J].數學教學研究,1994(3).
[3]黃國勝.淺談高中數學課中的探究性教學[J].教育在線,2004(4).
[4]付守才,齊鳴鳴,宋玉梅.對提高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