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黎明小學 邵明麗
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滿堂灌的方式,從知識點的講解到重點和難點的分析,一直到最后習題的講解,都是教師一個人,學生僅僅需要做的就是聽和記,整個課堂,學生完全沒有主動權和主動的意識,這也導致學生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所以還需要提出更好的方式,保證小學數學課程有效開展和進行,使學生學習的效果更加明顯,帶動小學生的進步。
數學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最為基礎的學科,數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新課改要求下,還需要小學數學課堂引入“有效引導”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步。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在根本上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保證學生參與到知識的講解過程之中,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后,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知識點,這樣才能夠發揮教學的根本效果,這也是“有效引導”的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的最終意義。
想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自身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合理的情景,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之中。同時,情景的設置也不能夠隨機,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知識相聯系,以此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如果列舉埃菲爾鐵塔和比薩斜塔的例子,學生就非常糊涂,雖然比薩斜塔的角度有科學性,埃菲爾鐵塔也有自己的棱角,但是學生無法觸及。這時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開始就引入一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景,如可以選擇五星紅旗上的五星,還有書桌、椅子、班級的垃圾角等,這些物體和空間中都包含著三角形,這樣利于學生進行觀察,總結三角形的特點,后期的教學工作也會順暢很多。如果教師在課堂時間讓學生列舉出自己熟知的三角形,就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
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促進課程發展的速度也是有效引導中較好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引導學生思考的眾多方法中,提問是最有效的一個,讓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的方向發展,講課的內容才能夠保證目標明確,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有問有答的氛圍才最活躍,也是課堂中最精彩的部分。例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加法和減法(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中排列成隊伍,然后提出:讓兩個同學站在一起,一個同學加上一個同學就等于二。這樣滲透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如果減去一個同學呢?教師按照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把同學減下去,這樣也能夠滲透減法的計算方法,這就是提問教學的優勢。
在小學校園和課堂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出現犯錯誤的現象,教師需要及時給予糾正。實際上,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錯誤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源。一般教師除了需要重視計算、思路、理解上的錯誤之外,學生自身的問題教師也需要關注,在出現錯誤時不要著急改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造成錯誤的原因,一勞永逸,以此避免同樣的問題出現,例如:在進行解題教學時,很多小學生認為小數不能減大數,所以加也不可以,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關注到存在這樣問題的原因,并給予解釋,最終解決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需要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生動和活躍,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逐漸向個性化方向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也需要按照這一學習目標引導其動手實踐學習,探索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在這其中,培養其探索性思維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析,在對話的階段,學生說出了什么樣的問題,教師需要順藤摸瓜提出問題,讓學生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對于學生回答不充分的內容給予詳細的補充,這樣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內容,教師再引導教學,就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明確課堂知識內容,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同時,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盡量減少打斷學生說話的現象,需要在聆聽之后進行引導,這樣學生也能夠學會尊重教師,更加認真地在課堂中聽講。教師和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在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階段,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找到關鍵性問題內容,調整學習的方式和手段,以此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鍛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在教學階段也要求能夠帶領學生對于知識進行完善和有效的構建,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接受完整的教學,這樣能夠提高其思維能力,也能夠保證教學內容和課堂逐漸走向完善,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交流和合作的形式相對比較多樣,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分析討論,讓學生能夠在思想上進行碰撞,以此得到啟發,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更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根據以上探討和分析能夠看出,在小學數學課程開展中,如果教師依然按照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就會導致小學生喪失課堂主體地位,機械聽課,完全無法發揮自身的能力,更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保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能夠采取有效引導的方式,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內容的思考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同時提升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效率,以此促進小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