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 孫維靜
一般而言,每一學科都有著既定的教學任務,任課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授給學生們一定的學科知識,促使他們的學科能力實現迅速提升,因此教師就需要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充分利用起來,尤其是作業布置環節,以促進自己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到初中數學這一學科,數學課本中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有時候學生們很難在課堂上將教師所講的內容完全消化掉,因此就更加依賴于課后作業練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對教師的數學課后作業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作業布置策略進行反思,以探尋出更加科學有效的作業布置方式,將其應有的價值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數學這一科目知識的理論性與抽象性是非常強的,與此同時,一個班級里幾十名同學的接受能力又呈現出千差萬別的特點,有的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跟上教師的節奏,而有的學生則難以迅速理解把握教師所講的數學知識。面對這一實際情況,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數學教師為每一位同學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讓作業布置方式更加具有實用性,助力于學生成長。
具體而言,數學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對全班同學進行一次數學測驗,隨時根據測驗成績將同學們分為A、B、C三個學習小組。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相關數學知識的教學為例,在作業布置環節,數學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出一系列不同難度等級的題目,比如:“解方程4x+3=2(x-1)+1”“當x為何值時,代數式4x-5與3x-6的值互為相反數?”對于難度較低的題目,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做;對于中等難度的題目,成績中上的同學必須做,而水平較低的同學可以選做其中一些題目;對于難度較高的題目,中等數學水平的學生選做,高水平的同學必須做。這樣,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相應的習題練習中實現數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眾所周知,數學教師為學生們布置課后作業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們鞏固所學,在此基礎上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設置題目的質量和學生們練習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都會為學生們布置大量的習題練習作業,期望學生們在反復練習中提升數學成績,而很少關注作業的質量。這樣的作業布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甚至還可能導致學生們數學成績的下降。
鑒于以上情況,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們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就需要精減習題數量,著重于作業質量的提升。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在為學生們布置作業的時候,首先就需要明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即會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等。在具體的作業設置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目標布置一兩道經典的練習題目。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可以將多個知識點融合在一道綜合題目當中,幫助學生們練習,同時減輕學生們的壓力,使他們愿意投入到習題練習當中,提高作業效率。
數學科目的大多數知識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將來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幫助自己解決遇到的許多難題。反過來,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例來進行綜合練習,以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們布置作業的時候,就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習題當中,以益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為學生們講解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知識以后,在作業布置階段,就可以為學生們提出一系列生活應用練習題目,比如:“假如一個班級有64名同學,男生比女生多8人,那么這個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再比如商場打折問題等等。在解答這些題目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鞏固課上所學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分析、數學思維等綜合數學能力,使課后作業的應有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總之,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后作業布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只要教師設置得當,學生們不僅可以借助作業練習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還可以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作業布置策略進行改進與創新,以增加學生課后作業練習的科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