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憲陽
幼兒美術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游戲活動,美術活動一般是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進行的。在游戲中學習美術,幼兒自然會感到沒有壓力,會產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這種輕松愉快的情緒,能使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最高,主動性最強。
幼兒常把美術活動當作游戲,認為好玩。因此,幼兒美術活動要遵循興趣性原則,以內容喚起幼兒興趣,以游戲活動滿足其情感需要,激發起幼兒的想象和創造,進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感知。在教材的選擇上,還必須具有游戲性。單調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幼兒所喜歡的,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例如,中班美術活動“扇子”中教師出示一個藏有扇子的口袋,幼兒閉著眼睛去摸,感覺它的形狀和結構,然后由幼兒根據想象去設計并裝飾一把扇子。結果每個幼兒都畫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扇子。最后,教師拿出扇子來分析其構造并點評幼兒的作品。整個美術活動在輕松愉快中結束了。這節美術活動課幼兒之所以喜歡,就是因為教師利用游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繪畫紙是美術活動使用最多的材料。而以往,我們總是讓幼兒將畫畫在一張統一規格的紙張里,這樣的作品在大體上有著幾分相同之處。如果嘗試變化繪畫紙的規格或形式,讓幼兒嘗試創造,幼兒會給你另一番驚喜。
如今,我們會運用廢舊材料及生活材料來進行制作和粘貼,幼兒非常喜歡這種創作美術作品的方式。在提供給幼兒豐富材料的同時,也要給幼兒提供一個無壓力、無憂慮的心理環境,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情感的滿足,增強學習的信心。
幼兒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并且對一件事情的興趣保持時間很短,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采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化語言來提示、指導和鼓勵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例如,畫小雞時,我們首先編一首兒歌:小雞小雞真可愛,頭兒身體圓又圓,嘴巴尖尖捉蟲子,竹葉腳兒地上踩,圓溜溜的眼睛,骨碌碌地轉呀,哈哈——好大的一條蟲子喲!兒歌概括地描述了小雞的特征及基本的繪畫步驟,然后我們在白板上畫了一只雞媽媽,再將幼兒分成六組,玩“給雞媽媽找小雞”的游戲。在這樣游戲化的美術活動中幼兒很快就掌握了創作的基本技能。
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由創作,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教,而是要求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因此,在游戲與美術課程整合的程度和方式上應有所不同。不能偏重于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而脫離幼兒實際;也不能按以往按部就班的方式進行活動,而抑制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尊重幼兒的情感,尊重幼兒的愿望和興趣,觀察、了解每個幼兒是否能主動地動手動腦、有所進步。例如,在美術活動“為小動物造房子”中,以往的要求就是在一個方框內畫上六條橫線和垂直線,形成一個封閉的籠子,能力強的幼兒依樣畫一遍,并沒有難度。現在,我們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讓他們設計籠子的樣子;而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先幫助他們在框架上釘上“釘子”,然后讓他們用短線將“釘子”橫豎連起來,使他們各自都取得成功。這一階段使“游戲”與“啟發引導”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觀察、了解每個幼兒潛能的基礎上,有效地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游戲化的美術活動更需要游戲化的評價過程。我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采用游戲化的評價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小班幼兒畫小魚時,教師一邊觀察巡視,一邊在幼兒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數目的“小貓”印章。評價時,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招攬了幾只小貓,為什么會招攬到小貓。幼兒都對這種有趣的評價充滿著期待,從而讓幼兒始終對美術活動充滿著向往,進而保持著良好的創作激情。
在美術課程游戲化的學習中,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自在地表現和創造,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滿足。在自主能動的學習活動中,幼兒與教師之間真正建立起“對話與交流”“合作與分享”的關系。通過美術課程游戲化,讓美術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喜愛的一種游戲,也成為幼兒不可缺少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