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臨城中心校 鄧愛鎖
小學生的年齡小,思維邏輯簡單,所以學生對于嚴謹的數學科目學習較為困難,再加上數學計算題、應用題等內容比較單一,計算起來也很費腦力,所以如果小學數學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就很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很難提高。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動的童話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那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將起到莫大的幫助。
年齡小的學生天性活潑,對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學生好動是本質特征,所以小學生在課堂上總是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發生,如果數學教師將生動形象、形式多樣的微童話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那便會很容易地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探索數學難題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將微童話運用到教學當中就需要教師努力探索,在符合教學條件的情況下進行融合教學。例如,在進行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導入時,我根據西游記中的故事情節設計了一段課堂教學:在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路上,大家都口渴難耐的時候,孫悟空駕著筋斗云從遠處的山上摘了許多西瓜,回來后給師傅吃了一個,當二師弟看見西瓜時,口水直流。孫悟空看著二師弟眼饞,于是就開始逗弄二師弟說:“師弟,你如果想吃西瓜,那就回答我一個問題。”二師弟立刻答應,于是孫悟空開始給他出題:“我一共采摘了五個西瓜,我和沙師弟吃了一個,給師父吃了一個,那么到現在為止,還有幾個西瓜沒有吃?如果你能夠說對現在我的手上還有幾個西瓜,我就讓你吃。”我請學生幫助二師弟計算還有幾個西瓜沒吃,這時學生的探索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他們彼此商討該用什么樣的方法計算,有的用筆算,有的用手指計算,每個人都表現得特別主動,通過微童話來引導學生運用加減法進行計算,既方便又準確。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的大好時光,但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克服數學難題是一個難點問題,通過大量實踐表明,引入童話于數學課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往傳統教學需要創新,而引入童話正是一種創新,很多學生從小就開始閱讀童話故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童話故事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修改,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充分融入其中,使學生在閱讀童話故事時學習數學,在學習數學中閱讀童話故事。例如,坐井觀天的故事,很多學生應該都聽說過: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很多年,它自以為天空就是井口那么大,有一天一只小鳥告訴它天空很大,沒有邊際,但是青蛙不信,仍然坐在井里。突然有一天,一只蝸牛掉進了井里,當青蛙看見蝸牛時很驚訝,蝸牛告訴青蛙外面的世界很大,天空很大,蝸牛說它一定要爬出去。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將數學知識融入童話中去,這樣的一個故事可以引入加減乘除等各種數學計算題,也可以改編為簡單的數學應用題:一口井深約10米,如果蝸牛一天能夠爬2米,那么蝸牛要想爬出這口井,一共需要多少天的時間?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特別有吸引力,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也能進行數學題的計算,在童話的吸引下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作為正處于低年級學習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當前學生們學習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教學方案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在此階段的學生,身心還處于懵懂狀態,對于具體的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強,導致其在進行課堂知識學習時學習效率不高、學習進程慢,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課堂教學時,不能一味地追求學習效率的提高而忽視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這樣不僅不能夠起到明顯的積極效果,反而會影響到學生們今后的學習。由于小學初級學習階段的學生年齡都偏小,童話故事以及童話電影的內容比較簡單,易于理解,因此學生們對于這類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強,對于其中包含的意思也能更快理解,根據這一情況,小學課堂教學時應當將這一實際情況考慮進去,采用數學微童話的教學方式進行實際教學,用童話故事化解教學的重難點。 低年級學習階段的學生平時接觸最多也最感興趣的就是看動畫電影、童話故事之類的, 因為童話故事具有可以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便于理解等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難點融入童話故事中,讓學生在觀看童話微電影或者收聽童話故事時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不知不覺中積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也能夠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數學微童話是利用童話故事和動畫電影片段進行小學課堂教學,通過采用微動畫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學習的興趣,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有助于學生們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的提高,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教學改革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