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 菊
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敘述故事的重要責任,圖畫不再僅僅起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托的關系。這樣才能營造出整個繪本的完美感覺,因此,繪本特別注重文字與圖畫的內在關系。當然,也有一些著名的繪本只有圖畫,而完全沒有文字。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是這樣引導幼兒來閱讀繪本的。
現在市面上有著各式各樣的繪本,如果繪本的圖畫藝術性強,富有情感,且故事的主題來自于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引發幼兒共鳴,那幼兒就能主動觀察,并在心中展現出豐富飽滿的形象;否則,幼兒如何吸取其中豐富的文學營養呢?以《猜猜我有多愛你》為例,在仔細地分析繪本之后,教師將對話進行了細微處理,采用了句式 “……有多……,我就有多愛你”,使語言顯得更加精練、口語化。幼兒在講述時非常主動,既理解了作品的主題,完成了語言目標,又升華了情感。
繪本能激起幼兒觀察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在中班的教學內容中有《小兔逃跑》的內容,在曾經的教學中,為很多幼兒所喜愛。但當我閱讀過原著繪本《逃家小兔》后,故事中形象的插圖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在幼兒完整地閱讀繪本后,我們總會安排幼兒精讀和細讀的環節。比如,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畫面,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閱讀的快樂,教師挑選出比較經典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和主題緊密聯系的細節,讓幼兒更深入地閱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幼兒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和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的角色。例如,繪本《好消息壞消息》中每一幅圖都能讓幼兒發揮想象。當老鼠打著傘被風刮走后,傘被樹枝鉤住,但老鼠安全著陸了。有的幼兒認為這是好消息,有的幼兒認為是壞消息(因為雨還在繼續下)。幼兒享受著作品所帶來的快樂,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由于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我們應該充分抓住幼兒的特點,通過繪本故事教學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生動活躍。
我們要充分發揮繪本的作用,不能只局限于欣賞繪本圖片和創編繪本,在美術區域還要引導幼兒對繪本進行繪畫創想。例如,在引用繪本《好消息壞消息》時,我先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然后進行續編故事,再將繪本延伸到美術區域,讓幼兒根據自己理解的故事內容,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來創編故事情節并繪畫,有效培養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幼兒常常會以角色扮演和身體動作等方式對繪本做出回應。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動,大家可以共享對故事的不同見解,他們有時會用自己獨特的動作或是簡短的語言以示回應,這也是幼兒將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的表現,這樣的游戲方式能促進幼兒更深入地探究繪本。例如,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們設計了由老師扮演大兔子,幼兒扮演小兔子的情節。教師和幼兒用動作比比誰的愛更多,有的張開手臂比誰寬,有的舉起手比誰高,有的比誰跳得遠,有的比誰跑得快,有的比誰踢腿高……教師和幼兒的比較激發了幼兒想出更多的方式,活動掀起了師幼互動的高潮,使幼兒對作品的理解也更深入一步了。又如《好消息壞消息》,我利用游戲“東南西北”來讓幼兒續編故事并表演出來。
如果設置了游戲的場景,我會引導幼兒進行布置,并給幼兒提供相應的服裝、道具等。在游戲的情境中,幼兒配上語言、表情、感情、動作等,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故事表演。幼兒可以選取某一感興趣的情節來進行表演,也可以創編故事來進行表演,從中充分感受繪本閱讀的快樂。
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無法讓每個幼兒都擁有所有繪本。于是,我們請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買一本繪本放在幼兒園,供幼兒互相借閱。繪本閱讀活動的開展為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更為幼兒提供了鍛煉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機會。今后,我們將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爭取獲得更多早期閱讀指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