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革命時期中共發動河南農民運動探析

2018-11-30 14:54:40劉承昊
教學研究 2018年5期

劉承昊

(清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近代以來,農民一直充當著中國革命主力軍的角色,尤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農民是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者,獲得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是爭取革命勝利的關鍵。河南自古以來就以農業為主,農民占據了河南人口的多數,并且由于河南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注意到了在河南開展農民運動、爭取廣大農民參加并支持國民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河南黨團組織的發展和革命形勢的高漲,中共先后派出王若飛、蕭人鵠、戴培元、王克新、張海峰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到河南各地發展農民運動。在中共的領導下,河南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斗爭,為北伐的順利北上和革命思想傳播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一、 河南農民運動產生的客觀必然性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農民只要吃飽穿暖就會安分守己,順服于統治者。農民進行革命必定是由于他們的生存生活失去了保障,回顧大革命前后河南的農民運動,其產生也存在著類似的緣由。

(一)貧苦農民眾多

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河南人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全省總人口約三千萬”,其中農民就占百分之八十以上[1](P1)。農民不僅人口占比較高,而且他們占有的耕地資源非常有限,基本生存難以保障。根據當時蘇聯派往河南的軍事顧問阿·瓦勃拉戈達托夫在其《中國革命札記》中記錄,“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四的下層農民擁有的土地總量,相當于占人口總數八分之一的上層農戶的土地總量”[2](P459)。這些貧苦的農民終日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起早貪黑地勞作,收了自家莊稼以后還要去地主家里勞動以求得更多的食物養活家庭。所以當時河南人口中以貧苦農民居多,他們終日面對著基本溫飽無法保障的困擾。

(二)自然災害嚴重

農業是農民生活來源的依靠,而舊中國農業技術落后,靠天吃飯,因此當遭遇大的自然災難,農民就要面臨生存的嚴峻考驗。20世紀20年代,河南自然災害嚴重。如“自去夏以來,雨貴如金,亢陽為虐……今春糧價騰貴,流民日多,麥苗、秋禾均已枯槁……刻下各處已成巨災,民相聚搶糧……”[3]“林縣西接太行山……逃荒災民絡繹不絕”[4];“直屬長垣因黃河水漲,被淹十三村,水深三四尺,災民奔逃極慘。”[5]水災過后往往會有疫情暴發,旱災之后通常會發生蝗災。水旱致使土地荒蕪,糧價飛漲,農民為了討生而流離失所。在生存無法保證的情形下,相當一部分農民就因不能忍受饑寒交迫的生活而產生了一些不安分的念頭。他們拉幫結派,或強行索要,或訛詐搶劫,以此來維持生計,自然災害頻發無疑是河南農民運動爆發的直接誘因之一。

(三)兵禍連綿

20世紀20年代的河南頻現軍閥混戰的局面,這對于廣大貧苦農民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自辛亥革命失敗后,北方大地就淪為北洋軍閥的統治,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中原大地就此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

1924年底,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勢力直接控制著河南,以洛陽為大本營加緊策劃和實施軍事行動,為準備戰爭不惜擴大對河南人民的剝削,僅1920至1924年在洛陽軍費開支就超過680萬兩白銀之多。當時河南駐軍有十萬人之多,軍費開支占全省年收入的四分之三還要多。河南處于軍閥割據的各種軍事勢力匯集處,各路軍閥為了爭奪勢力范圍連年混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在河南爆發;同年,馮玉祥與趙倜的戰爭、1925年胡景翼與憨玉琨之戰以及1926年國民黨與吳佩孚的戰爭均爆發在河南。軍閥混戰時,軍隊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索要草料,軍閥剝削接踵而至。致使一般農民或妻離子散,或失去牲口、車輛等農具而破產,最為甚者,以“禹縣屠城事件”為例,民眾死亡竟達七千多人。由此激起廣大農民強烈不滿,迫使他們采取反抗斗爭來保衛自己的利益。

(四)匪患猖獗

“河南是戰爭者必爭地盤,同時又是各方潰兵土匪的老家,又因為河南民性強悍,生產落后,所以土匪的數目,在全國為數眾多。”[6]20世紀一二十年代,軍閥爭斗導致社會動蕩不安的局勢助長了土匪的滋生,河南作為主要“角斗場”之一,每場戰爭都會產生大批敗兵散卒。自古盛行兵匪一家之說,他們多數以搶劫老百姓的生活物資謀生。同時軍閥混戰時各軍閥為了擴充軍需而掠奪一部分農民的生活生產物資,所過之處,“菽粟布帛,雞犬牛馬為之一空,甚至樹木伐盡,房屋拆毀。”[7]“至若戰事發生,則拉夫拉車,要草要面,彼軍既飽載以去,此軍又照例苛求,層出不窮,循環無己甚至焚燒劫掠,屠殺奸淫,致使一般農民,或因遭罹炮彈而妻離子散,或因失去重要工具——如牲口車輛等——而破產失業,淪為乞丐,流為兵匪,以增加國內的戰亂與紛擾,這都是我們一般農民的普遍現象。”[8]最終導致被掠奪農民破產,他們迫于生存紛紛拉幫入伙,淪為土匪。據估計,河南匪患最嚴重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各類土匪總計超過四十萬人。

嚴重的匪患給當時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苦難。多數地方的農民為了保家護院,抵御兵匪紛紛組織起來籌集財務購置大刀、長矛、火槍等武器,組織青年習武自衛。“有田不能耕,有地不能種……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設法自衛,因之有紅槍會組織。”[9]這樣就致使紅槍會、硬肚會、大刀會或民團等類似的農民武裝自衛組織在河南大地普遍盛行。

(五)封建迷信思想嚴重

自古以來北方就存在著封建迷信思想,除了為大眾所知的佛教和道教外,在清朝末年還盛行白蓮教、八卦教等秘密宗教,尤其在河南。由于河南相對交通閉塞,先進思想傳入較晚;且教育落后,深受封建思想影響。“鴉片戰爭前后,在理學、考據學互相攻擊、互爭正統時,以能容納一些新思想的今文經學崛起,其后西學東漸加劇。而河南學術界對此反應遲鈍,籠罩在中州大地上占主導地位的仍是程朱理學。”[10](P7)當面對土匪流寇、軍閥等的剝削和欺壓時,廣大農民既不能以洋槍洋炮與之抗衡,又不能以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所以,普通民眾或者往往把自己的艱難處境歸咎于“天命”,以此來求得精神的放松和心靈的慰藉;或者盲目崇信帶有濃厚封建迷信色彩的槍會等組織,以求生存。

(六)苛捐雜稅層出不窮

北洋政府統治時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當時的河南政府亦是如此。為了彌補財政赤字,1923年反動軍閥們就開始征收1924和1925年的漕糧,“天賦經過‘廢兩改元’和提高漕糧折價,加收50%以上;如加上其他雜稅,僅官府的搜刮就較晚清時期增加了三四倍。”[11]據調查僅1926年,河南官府和軍隊從老百姓那里搜刮的錢財總數在一億元以上。再加上地主豪紳的壓榨,農民的生活陷入了無以為繼的境地,農民開始起來反抗,抗租抗捐。

“當饑餓超過槍殺的恐懼時,農民起義便發生了。”[12](P200)回顧中國近千年歷史,農民暴動起義基本難逃這一“定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得河南成為軍閥必爭之地。戰勝者則招兵買馬,征糧征草,剝削農民大眾;戰敗者則軍隊潰散,殘兵流寇禍害百姓。可以說,無論勝敗,最終的受害者都是廣大貧苦百姓。再加上水旱災害連年、物價飛漲等使得多數農民無路可走,不得不結合起來以求得自衛,或投身作匪、或參加槍會、或抗捐抗稅、或聚眾搶糧吃大戶,等等。

二、 大革命時期河南農民運動自發狀態下的表現

大革命時期“河南的農民運動,十之九是槍會運動”[13](P122)。他們“造反”的目的單純,只為滿足基本的衣食所需。槍會等民間農民組織不僅發展形勢迅猛,受到軍閥、土豪劣紳、國民革命等多方重視,而且由于受濃厚封建思想影響,表現也極為“特殊”。

首先,農民組織名目繁雜。據載于1926年第八十、八十一期合刊《政治生活》上李大釗的一篇名為《魯豫陜等省的紅槍會》的文章描述,當時河南僅槍會就有黃槍會、白槍會、綠槍會、紅槍會等繁多名目,除這些槍會之外還有硬肚會、大刀會、廟道會、扇子會、真武會、無極會、忠孝團、六離會、天門會及早已不存在的義和團的名號也再次出現了。

其次,封建迷信思想濃厚。雖然辛亥革命后新思想開始廣為傳播,但中原腹地廣大下層民眾仍處于思想愚昧的狀態。農民為了抵御地方土匪、流寇而組織起來的武裝要謀求自衛,必須有武器,可是農民的武器不外乎是刀、劍、棍、棒等,很少有槍炮,這些是遠不能震懾土匪流寇的。因此,他們便在精神上相信巫醫符咒、陰陽卜筮、五行八卦等。以紅槍會為例,他們相信“真主”,祈禱鬼神,寄希望于一個概念模糊的“真主”身上,他們多數人吞符念咒后便相信槍彈打不死他們,可以同軍閥或土匪斗爭。并且很重要的一項儀式便是傳授法術,宣傳刀槍不入的思想,以此使信徒相信,提高士氣。在這種愚昧思想的影響下,農民起身武裝自衛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無謂的傷亡損失。

再次,農民武裝運動立場不堅定且沒有統一的領導體系。在中共領導河南農民運動之前,民團和槍會這些民間自衛武裝組織分散在各地。他們在行動上沒有協調統一的步伐。且容易被地主豪紳或軍閥利用收買,忘記了原本起身反抗的緣由。究其原因在于他們對軍閥和官僚豪紳沒有從根本上做出清醒深刻的認識,封建性思想較為嚴重。就拿農民運動的主體紅槍會為例,由于其行動完全依賴頭領的個人認識和能力,因此會出現因某次占卜迷信而對盟友發動攻擊的荒謬行為。岳維峻和吳佩孚軍閥斗爭的勝敗可以說是當時農民運動立場動搖的典型案例。岳維峻統治河南時,社會混亂的局勢要比吳佩孚時好得多,但他苛捐雜稅繁多,引起了農民的強烈不滿,所以后來紅槍會幫助吳打岳。結果吳勝,他比岳在河南對農民的剝削更甚,因此紅槍會又積極反抗吳佩孚了。參加助吳打岳的紅槍會農民講:“如果岳維峻取消了苛捐雜稅,不壓迫農民,他們便馬上不反對岳。”[14](P141)可見,當時廣大農民還沒有從根本上認清軍閥的本質,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認清反抗斗爭的對象。而且此時的農民運動都是農民自發結合的,因此他們只有橫向聯系,彼此不相統屬。

最后,大革命時期農民武裝運動發展迅速。在生產力落后、思想愚昧、封建思想嚴重的廣大農村,團結農民最有力的工具就是宗教思想。于是借助宗教的力量,名目眾多的農民組織先后在廣大農村出現。民國初年在豫東地區,出現了被稱之為“硬肚會”和“鐵布衫”的組織,可以說這是紅槍會的前身。到20世紀20年代這種槍會組織在北方各省普遍興起,發展異常迅猛。以1922年6月張廷獻在豫西領導的“老洋人”起義為例,僅一年多時間隊伍人數就發展過萬之多。再如通許縣婁伯尋創建的通許紅槍會,從1923年創立到1924年僅僅一年的時間就發展到通許、杞縣、陳留三縣,人數達到30多萬。當時槍會已經發展成為河南農民武裝運動的主導組成部分。河南農民運動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人數如此之多,是當時特殊社會背景的反映。

三、大革命時期中共對河南農民運動工作的組織發動

在五卅運動后期,中共才開始領導河南農民運動。受五卅運動的影響,全國的革命形勢發展高漲,河南亦是如此。同時隨著中共河南黨、團組織的恢復與發展,1925年秋河南的中共黨組織開始著手領導河南農民運動。為協助北伐順利北進、瓦解軍閥統治基礎、擴大國民革命的影響,在中共的領導下,河南的農民運動得到了較快發展,廣大農民階級不僅在行動上有力地打擊了敵人,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進步,開始接受并逐漸運用先進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一)中共認識到北方農民群眾對于國民革命的重要性

中共在建黨最初,較少關注農民運動工作的開展。在中共黨內最早開始農民運動的是澎湃領導的廣東海豐縣地區的農民運動,并成立了海豐縣總農會,也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發展最好的地區。伴隨北伐戰爭的推進和全國各地農民暴動聲勢的不斷高漲,中共黨內部分領導人也逐漸認識到動員農民參加革命的重要性。1923年7月,陳獨秀發表《中國農民問題》一文,專門分析中國農民狀況及農民的革命性。毛澤東在中共三大召開時提出,“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中國歷代的造反和革命,每次都是以農民暴動為主力。中國國民黨在廣東有基礎,無非是有些農民組成的軍隊,如果中共也注重農民運動,把農民發動起來,也不難形成像廣東這類的局面。”[15](294)并且中共三大也討論通過了毛澤東和譚平山起草的《農民問題決議案》,盡管當時中共三大面臨的急切問題是如何推進國共合作,對于農民運動問題并未真正付諸具體組織實施。鄧中夏早在1923年就提出:“中國不革命則已,欲革命我們不教育、不煽動領導這占人口大多數之農民積極參加,哪有希望”[16]( P32)。1924年1月,鄧中夏進一步在《中國青年》上發表《中國農民狀況及我們運動的方針》,介紹了廣東海豐和湖南衡山白果兩處農運的情況,并認為當時中國農民運動的發展已經到了敢于反抗壓迫階級和需要組織農民協會統一領導的地步了。

但是,當時農民運動的官方組織領導工作主要是在國民黨的旗幟下進行的,盡管中共中央也成立了農民部。在1926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二大上,通過了《農民運動決議案》,指出中國革命是農民的革命,解放和發展農民是鞏固國民革命的基礎。但是,面對勢力強大的北洋各系軍閥,為了瓦解軍閥統治基礎,協助北伐的順利推進,以取得國民革命的勝利,發動各地尤其是北伐沿線的農民群眾參與國民革命運動,就成為當時發展農民運動的核心。因此,除廣東地區外,北伐路線貫穿的“湘、鄂、贛、豫四省”就成為中共開展農民運動工作的首選地區。

(二)中共領導河南農民運動工作的具體開展

1.改組區委,恢復中共黨組織

反奉戰爭失敗后,吳佩孚重新占領河南,然后對農民運動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下令取消一切群眾組織及活動,并大力搜捕和殺害共產黨員,致使北方的革命形勢一度轉為低潮。中共豫陜區委、鄭州和開封等地地委以及京漢鐵路總工會等組織被迫轉移,機構陷入癱瘓狀態,甚至一些地方的黨組織被迫轉移到農村。在此局面之下,許多中共黨員與組織失去了聯系。

由于各地的黨組織失去了聯系,中共區委無法對各地黨組織進行具體的指導和整頓。于是“中共豫陜區委于1926年4月20日發出兩個通告,一是解釋環境的狀況及區委所規定工作的原則;二是征求各地工作報告大綱。同時,加強對開封群眾組織的整頓和指導……”[17](P99)以此爭取和發展群眾,壯大和鞏固組織,恢復發展革命力量,積極聯絡群眾,進而推動各地革命運動的發展。中共中央調王若飛到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對中共豫陜區委的領導進行調動改組,同時派王荷波負責改組中共豫陜區委。為了更有效地發動農民參加革命,協助北伐順利推進,中共豫陜區委成立了農民運動委員會,由蕭人鵠負責領導。中共豫陜區委的改組及各地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使得日后河南尤其是豫東廣大地區的農民運動更加條理化,目標也更加清晰,促進了農民運動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

2.選派先進人士到河南各地發展農運

最早在河南開展農民運動的是中共黨員蕭人鵠,作為黃埔一期學員,畢業后他以農運特派員的身份被派往河南開展工作,隨后擔任中共豫陜區委委員,深入鄭州郊區及滎陽縣組織農民運動。不久,戴培元、劉墨精、唐士奎、羅思危、霍云甫等也先后來到滎陽,共同加入農運工作。他們深入鄉村,聯絡群眾,宣傳革命思想,并爭取到了具有進步思想意識的縣知事韓之木的支持,通過創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宣傳隊等途徑廣泛開展農民思想教育活動,力爭使那些有革命傾向,但革命意識還比較模糊的農民群眾從軍閥、官僚、土豪、劣紳的精神束縛下掙脫出來。賈峪區農民協會還建立了農民自衛軍隊,開展反對苛捐雜稅、土豪劣紳、訟棍、外國傳教士的斗爭,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為了進一步加強河南農運發動工作以迎接北伐,李大釗將剛從蘇聯回國的胡倫也派到了滎陽。很快中共在滎陽成立了黨組織,胡倫擔任負責人,自此滎陽地區的農民運動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截至1925年12月滎陽縣農民協會成立,全縣已有兩千多戶農民加入了農民協會,先后建立了六個區農民協會。

在滎陽地區農運工作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省內其他地區的農民運動工作也在蓬勃發展之中。如王克新、周敘倫、周興育等在信陽柳林鎮、董柏村、當峪村等地積極開展農民運動組織動員工作,創辦平民夜校等,并在1926年1月成立了信陽縣農民協會。豫東杞縣的農民運動也于1925年秋開始發展起來。五卅運動后期,共產黨員張海峰到杞縣傅集小學教書,同時做農民運動的工作。1925年11月14日,鄭州城廂的水康、人和、三樂成立農民協會,李震瀛、黃平萬(均系中共北方區委派來的)在成立大會上講話,號召農民組織起來,打倒軍閥、反對列強,打倒劣紳、訟棍。同時,王中秀(中共北方區委委派)也在洛陽、張廷琮(中共北方區委委派)在豫北開展農民運動工作。

河南農民運動雖比廣東農民運動開展較晚,但是在這些優秀共產人士的帶領和發展下,從“1925年夏秋到1925年10月,河南有10個縣開展了農民運動工作,建立了15個村農民協會,發展會員4000多人。”[18](P12)到1926年3月,河南省已有15個縣開展了農民運動,建立了4個縣農民協會,即滎陽、杞縣、信陽、許昌,全省已有32個區農民協會,238個村農民協會,會員有20萬之多。當李大釗同志看到河南農民運動發展得如此迅速時,贊許地說:“最近河南的農民運動亦頗著成效。”[19](P834)

3.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提高農民階級革命能力

革命的基礎就是擁有有組織的民眾,中國農民人口眾多,農民問題得不到解決,國民革命就很難取得成功。因而,為了滿足革命的需要,培養一大批農民運動的實際工作者,即“養成農民運動人材,使之擔負各處地方實際的農民運動工作”,[20]就成為中共務必開展的一項迫切工作。

尤其隨著北伐不斷向北發展,中共中央意識到培養北伐沿線各省農運人才的必要性。于是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將原定的湘、鄂、贛三省農民運動講習所改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除原計劃收取湘、鄂、贛三省的六百名學員外,再從河南、安徽、江浙等省收取二百名學員,并對他們進行嚴格訓練和要求。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束時,19個省的畢業學員318人中,有29人為河南學員,占畢業學員比例為9.1%。對學員的培養不僅有理論課,還有實習課,“親入革命的農民群眾中,考察其組織,而目擊其生活,影響學生做農民運動之決心極大。”[20]并且還針對各省農民運動狀況不同的情況,同一省份的學員結合在一起就本省農運的實際問題進行討論研究,以培養學員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舉辦,為河南農民運動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農運人才,促進了河南農運的發展。

4.改編紅槍會,壯大農運力量

紅槍會在河南興起的時候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國內大革命時期,力量迅猛發展的紅槍會引起了中共的高度關注。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提到紅槍會時指出:“這一批人很能勇敢奮斗,但有破壞性,如引導得法,可以變成一種革命力量”。[21](P9)瞿秋白1926年撰文指出紅槍會、大刀會等“這種農民運動如果納入農民協會的軌道,有相當的農民政綱,立刻便可以成為極偉大的革命力量。”[22](P284)同時,中共的一些領導人對紅槍會進行改編的可能性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陳獨秀在其《紅槍會與中國的農民運動》一文中明確指出,紅槍會是農民對北洋政府苛捐雜稅、軍閥壓迫、地主劣紳和貪官污吏剝削等展開斗爭的自發組織,“在北洋軍閥統治蹂躪下之北方十余省農民,想他們不反抗和暴動,這是客觀上不可能的事。”[23]

中共河南黨組織也對其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1926年,中共豫陜區委的領導成員張霽帆就深入紅槍會內部,對其進行了詳細調查研究,并撰寫《介紹河南的紅槍會》一文,對紅槍在河南地區的形成、儀式和戒律、組織及戰斗方法,甚至紅槍會與農村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斗爭等都做了詳細的說明。

通過中共中央和河南黨組織對紅槍會進行了較為深刻的分析和客觀評價后,中共中央和中共豫陜區委決定改編紅槍會,并使之與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有效結合起來成為中共領導河南農民運動的工作重點。隨之,豫陜區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派遣農運人員到各地紅槍會中開展工作,促進紅槍會之間的聯合。1926年5月,中共豫陜區委在杞縣、睢縣、信陽、許昌、通許等紅槍會基礎較好的地區,進一步加大對紅槍會的宣傳動員工作,并增派農運工作人員。1926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了第三次中共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對于紅槍會運動決議案》,在總結了前一段時間工作的經驗和不足的同時,對河南等北方省份如何開展以紅槍會為核心的農民運動做出了具體部署。同年九月中旬,中共豫陜區委決定召開河南各地紅槍會代表會議,參會的代表除了有來自信陽、郾城、許昌、杞縣、睢縣、長葛、洛陽和會后趕到的虞城代表外,還有江蘇、山東等省外紅槍會代表,足見中共對紅槍會進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會議將紅槍會發展作為中心議題,決定成立河南省農民自衛團總部。同時,會議還對紅槍會的活動章程和共同綱領做出了規定;敦促各地代表會后盡快把會議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加快各地區紅槍會間的聯合。在中共組織發展下,河南農民自衛團總部的成立是全省農民各種武裝自衛聯合的雛形,標志著河南各地農運工作的初步統一。

在中共中央和中共豫陜區委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將紅槍會改編為農民協會,并成立了農民自衛團,有力地提升了河南農民運動的革命力量,為北伐順利北上河南奠定了群眾基礎。

5.支援北伐,進一步發展農運

1926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國民黨農民運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了大力開展農民運動、支援北伐戰爭的提案,強調“目前各省的農民運動,應以全力注意將來革命軍北伐時經過之區域,如贛、鄂、直、魯、豫諸省案。”[24](P47)不久,戰區農民委員會就發表了通告河南民眾的電文,明確表示支持農民運動的發展,“發展農民組織,解除農民痛苦,并建立國民革命軍與農民之親密合作……本委員會至深悼切,愿竭其精誠,與豫中農民共同努力,掃除一切□□農民之不法勢力,鄉村政權歸之農民。”[25]并且還派遣組織科帶領二十多名政治工作人員前往指導民眾運動。因此在北伐軍北上進入河南時,紅槍會、綠槍會、黃槍會、扇子門以及民團等各種農民組織,共計約十萬余人前往戰區支援北伐戰爭。他們送茶送飯,救護受傷將士,幫助運送彈藥軍需,甚至擔任向導和偵探工作,并擾亂敵人后方。據1927年漢口《民國日報》報道,“(總政治部戰時通訊云)(三)農民當我軍作戰時,均擔茶水、面條、大餅、稀飯,陣前慰勞官兵,每次輒數百人。(四)我軍傷亡士兵,完全由農民三人扛一人,送往后方醫院;酬之以錢,皆不肯受。”[26]在幫助北伐軍勝利北上的同時,也使農民武裝組織得到了鍛煉,戰斗技能和思想覺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為重要的是農民組織更進一步得以發展和成熟。

北伐軍政治部特舉辦農運訓練班,培養農運人才,進一步發展了農運組織和成員。“訓練班結束時,還發了畢業證件”,[27] (P438-439)學員們多數回家鄉發展農運,如“崔國范回到家鄉,在村里擔任組長,辦理農民協會,并吸收黨員……在郾境太子墓呂村成立了農民協會,發展的黨員有:呂恒樂、呂國棟、呂來正、呂進川等。在西平縣境崗張村成立農民協會,發展黨員有安懷西,”[27](P438-439)等等。北伐軍的到來不僅為農民運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革命環境,使其得到鍛煉,而且還從思想上、組織、干部培養等方面促進農運的發展。

大革命時期,中共開展這些農民運動工作多是以國民政府名義組織領導的,同時武漢國民政府也為加入中共領導成立的農民協會的紅槍會等農民武裝提供槍支等物資支援。通過中共河南黨組織的不懈努力,最終領導農民武裝在豫東等地區成功發動了影響較大的武裝暴動,動搖了軍閥在河南地區的統治,并沉重打擊了土豪劣紳,維護和保障了廣大農民群眾基本生存權益。雖然北伐戰爭未實現最終目標,但中共領導下的河南農民運動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協助北伐戰爭的目的與效果。中共深入開展領導農民運動工作的經驗累積,為日后革命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結 語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動蕩不安,軍閥混戰殃及百姓,民不聊生。廣大河南農民為了生存被迫以傳統方式結合而成農民自衛組織,反映出河南農民不畏強暴、敢于反抗的偉大精神。中共中央及河南黨組織根據革命形勢的發展,及時認識到了廣大農民的偉大之處,予以組織發動和領導,促進了河南革命事業的巨大發展,并為以后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奠定了群眾基礎。農民運動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展現出農民階級蘊含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中共勇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精神和實踐精神。當然,此時中共對于紅槍會等農民運動組織的工作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聯合改造不徹底、思想教育不深刻、過分注重對槍會組織首領等關鍵人物的思想動員而忽視了普通成員,等等。這些致使紅槍會等農民運動組織在北伐戰爭結束后迅速分化,四分五裂。然而中共對于紅槍會等農民運動組織所做出的工作和努力,為中共日后領導和開展農民運動積累了經驗,也為中共在大革命失敗后由城市轉移到鄉村,開展土地革命做出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

大革命時期中共開展農民運動的這段革命歷程在河南現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讓我們認識到只有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團結占人數絕大比例的廣大農民階級,并切實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思想宣傳與教育,給予正確的策略指引,保護他們的利益,才能引導農民走向正確的革命道路,促進中國革命的發展。回顧中共革命歷程,就是中共與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與農民階級緊密結合的歷程,也是中共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并切實維護和代表廣大百姓利益的歷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性69交片免费看|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久久五月视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91视频| 亚洲a级毛片|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一级在线毛片|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在线1|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第三区| 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91亚洲免费|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欧美午夜性视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AV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福利片91|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欧美亚洲香蕉| 精品国产91爱|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资源| 噜噜噜综合亚洲| 无码AV动漫|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第八页|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91青青草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欧美亚洲第一页|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