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南陽中學 黃燁華
南通市李庾南老師倡導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目前在全國基礎數學領域的影響力恰如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其核心是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挖掘創新潛能,不斷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筆者借此平臺,就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嘗試“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淺談膚淺體會,企盼同仁予以斧正。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個體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濃厚的探究興趣、主動參與的精神和開動腦筋創新思維是其外在表現。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逐步獲得深層次的快樂體驗。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與自學畫等號,其本質特征體現在整個課堂師生互動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逐步養成“我要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學習的最強動力”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總結出來的真諦??梢?,只有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才能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才能逐步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生活案例和形象化的圖表,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授“股市走勢圖”“圖表的收集”“地磚的鋪設”“銀行的利率”和“商場打折銷售”等章節時,要求學生仔細分析這些內容與現實生活是如何緊密相關的,從而初步感知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再如,我在執教“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用多媒體展示了如下習題:離濱海市正東方向32公里處有一個面積為260平方千米的圓形森林娛樂園,市政府準備修建一條水泥路,除了方便旅游者乘車去森林娛樂園旅游外,還要考慮水泥路不能直接穿過這片森林,若你是一個園林工程設計師,則應如何設計達到最佳狀態?許多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分析這一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練習題,最終比較輕松地解答出了習題,從而切身體會到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是息息相關的,獨立思考解題的能力同步提升。
議論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的學習小組或全班范圍內的合作交流的基本形式,但議論時不能搞“放鴨子式”的交流,教師必須加強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集思廣益的討論中學有所獲。一般而言,初中數學課堂上的議論包括三種形式:
其一,問答式。在實施這種課堂議論方式時,教師要圍繞教學難點和重點,先合理、適時地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廣泛的議論,最后找到正確的答案。譬如:我在執教“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時,就結合了現實生活中的“梯子問題”:一個斜靠在墻上的梯子長10米,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假如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試問:(1)梯子的底端是否也將滑動1米?(2)請你列出梯子底端滑動距離所滿足的方程;(3)你能解答出這個方程的近似解嗎?并正確估計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比1小還是比1大?學生立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我的點撥下,他們很快得出了結論,接著,我深層次展示問題:一個2.5米長的梯子AB斜靠在一豎直的墻AC上,此時梯足B與墻底端C的距離為0.7米,若梯子的頂端沿墻下滑0.4米,則梯足將外移多少米?通過師生互動性解答,許多學生感受到了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樂趣。
其二,討論式。此法不僅要求學生直接回答教師的問題,而且在問答的基礎上進行聯想、創新和延伸,逐步呈現出新的問題和新的答案。譬如,我在一節幾何課上先展示問題:“請你在正方形內找到一個點,要求這個點與各頂點構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那么,一共有多少個這樣的點?”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生生互動性討論,既輕松地找到了三角形內的五個點,又發現了這個三角形外的四個點。
其三,議論式。所謂議論式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一個問題,根據自己的分析思路,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生生之間相互啟發促進,共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譬如,當學生已經掌握了“角平分線”的知識后,我就展示了新課題“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要求學生以“角平分線”的相關知識結構和研究途徑、研究內容為基礎,進行合理化知識遷移,最終探討出了“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判定和性質,學生的學習效果顯著。
在踐行“自學·議論·引導”的教學實踐中,既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又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高效完成自主探究任務。譬如,我在執教“有理數乘方”一課時,引導學生完成如下探究過程:先讓學生通過折紙游戲后回答一張1mm厚的硬紙片對折一次有多厚?對折兩次有多厚?對折三次有多厚?接著引導學生猜想:一張1mm厚的紙片對折20次后會達到多少 mm的厚度?最后學生得出驚人的結果:一張1mm厚的紙片,對折20次出現了超越常規想象的高度。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來參與實踐活動,教師的演示達到了“導”的作用,學生一邊實踐和觀察,一邊動腦思考、推理,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主體作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他們不僅掌握了有理數乘方的計算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推導過程的無窮樂趣。雖然文本描述的有理數乘方運算是抽象性的,但在學生的眼中浮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引導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從而為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務鋪平了道路。
煙無常形,教無定法。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嘗試“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過程中,應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自主性出發,促進學生對新知的自主內化和深入探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