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臨泉田家炳實驗中學 李 超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新技術層出不窮,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只有順應時代需求適時改變教學目標,才能確保學生內在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全面推廣,廣大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使用較為普遍。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豐富課堂教學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實現互動性課堂氛圍的有力構建,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教育課堂通常采用教師為主體,學生機械記憶、刻板背誦的方式開展,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主觀能力的發揮,也不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產生。數學科目存在極強的邏輯性和綜合性,課程內容多為抽象性、理論性知識,在教學工作中,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會造成學生興趣內驅力的缺失,甚至還會出現厭學的現象,而傳統教學的最大弊端在于學生缺乏興趣,在課上學習效果較差,在課下自發學習的習慣又未成功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數學思維的培養自然無從談起。面對這些問題,要求廣大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多媒體網絡技術適時、高效地運用,通過情境建設,提供具有畫面性的教學素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新目標。
數學課程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等特征,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導入階段就成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知識雖然抽象難懂,但是許多知識在生活中都能夠進行列舉,教師在實際課堂導入階段需引入生活化教學案例,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呈現,將抽象的知識畫面化,促使學生在其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促使生活化教學情境成功構建,為接下來的知識點教授打下夯實的基礎。例如在《解三角形》的教學過程中,本人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了上海的標志性建筑——東方明珠和世貿大廈,然后提出問題:如果你位于兩棟建筑的中間位置,如何測量兩者間的距離?在問題提出后給予學生討論和思考的時間,然后教師再開展相應知識點教授,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促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多媒體畫面了解到本節課所需學習的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中數學課程與初中數學課程相比,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學生在步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后,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存在畏懼的心理,導致數學科目學習達成情況不夠理想,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廣大高中數學教師需解決的首要教學問題。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講解數學知識點時,通常采用灌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臺下機械記錄、被動吸收,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由于缺乏自主思考,數學思維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使用,提高數學教學課堂的畫面性和直觀性,在知識點展現結束后,通過問題情境的構建促使學生自發思考,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幾何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在面對幾何題時都存在畏懼的學習心理,立體幾何知識點在學生對知識點熟記的基礎上,還需學生運用視覺思維、空間思維、推導能力等?;诖耍谡n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幾何圖形進行直觀、多維度的呈現,讓學生對“動起來”的立體幾何圖形進行觀察和思考,促使學生在思考中理解、掌握相應知識點。
在高中教學階段,數學科目具有知識點數量繁多、習題訓練強度大等方面的特征,教師若想在有效的教學時長中實現重難點知識講解,并同時兼顧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就需要對課時充分利用。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在課前復習和導入階段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板書,導致教學時長存在不足的狀況,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課堂教學時長進行合理分配,實現課堂結構的高效優化,實現課堂學時的分配合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此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給高中數學教學手段的創新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運用最多的為小組討論,小組討論為學生在樂學、好學構建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集合與函數概念》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為學生掌握集合和函數的相應概念,如果教師在課上對概念依次板書和講解,將會導致課時的極大浪費。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件展示,在課件中畫出兩個圓分別表示A、B兩個集合,然后通過動畫的方式讓A、B集合相互運動,在運動中向學生講解交集和子集的知識點,實現學生通過圖象變化對知識點的吸收與掌握。板書節約下的課時,本人通常要求學生針對知識點和相應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在保證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理解下,實現數學思維的有力培養。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對教師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補充和創新,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本人通過多年教學經驗出發,對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結合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淺析,希望能為各位高中數學教師帶來一些新思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