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崇禮路小學 魚兆泉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以及相關的技術應用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信息時代的大發展同樣促進了教育課堂的改革,而多媒體信息教學使傳統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興趣,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方式的與時俱進。
根據新課改之后的要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素質教學的理念,而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的教育教學方式成為我們的主流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抓住了新時代下學生的特點,有效地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關于“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教師通過課堂信息技術的應用展示幾張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課堂思考,并說出它們的區別,隨后教師引入課堂內容,并詳細解釋關于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相關定義以及今后如何簡單的區分。其次,教師通過簡單舉例以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在課堂上展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相關制作方法,通過圖形在屏幕上的不斷變化,最終完成關于圖表的制作,激發學生學習和動手制作的興趣。再次,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關于制作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的實踐環節,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培養起學習興趣,加深相關的概念記憶。最后,教師總結關于課堂知識內容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生在這節課堂當中的表現和課程內容的吸收情況。
通過以上的教學片段,教師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抓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從生動形象的課件入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信息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世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習慣上網去查一查。同樣,信息技術也可以應用到學習當中,學生可以做到足不出戶,便能收集到各種關于學習的有用信息,進而鞏固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度。
比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關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展示簡單的計算,如:100×10、199×20等例題,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練習,并讓學生分享自己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將計算過程展示到黑板上。其次,教師開始引入相對比較難的計算,如:123×11、260×17等例題,讓學生進行計算并展示計算過程,與之前簡單的計算過程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過程當中發現其中的計算規律。再次,教師通過課堂上信息技術的展示,羅列出信息世界當中豐富的題庫,既節約了傳統教學過程當中出題的時間,又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上大量的題庫進行反復不斷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最后,教師通過布置相關的課堂作業,讓學生課下在網絡世界中查找相關知識進行大量的練習,進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熟練度。
通過以上的教學課堂,信息技術便利的教學方式以及對課堂的催化效果已經顯而易見,節約了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對知識進行快速的練習和掌握。
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使以往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情變為現實,如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在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階段,只要你敢于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就可以領先他人一步,走向成功。新課改對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與時俱進,而信息技術與課堂相結合便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
比如,在小學五年級數學關于“多邊形的面積”的學習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展示幾個簡單的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對他們的面積公式進行回顧,考查學生對以往知識的熟練度。其次,教師通過展示不規則的多邊形,讓學生進行面積計算,在學生思考的過程當中,學生發散思維去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學生有解決出來的,便在課堂上將其解答的思路和思考的過程向其他學生進行展示,引導其他學生思考。再次,教師講解多邊形面積解決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多媒體信息課件的展示,將幾個不規則的多邊形切分成為我們熟悉和已知的形狀,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之后通過簡單的練習,讓學生進行思考,多邊形不同切分方式,會有不同的計算方式,所以學生在嘗試切分的過程當中,便可以不斷發散思維,展開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切分。最后,教師總結課堂學習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并讓學生嘗試發現生活當中哪些多邊形是我們熟悉的圖形組成的,將發散思維的良好習慣引入生活當中。
通過以上的教學課堂,教師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對多邊形進行切分,引發學生對多邊形圖形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提高對數學課堂學習的熱情。
信息技術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其便利的查詢方式也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查詢到大量的題庫,對已學知識進行大量的練習,提高知識的熟練度,有效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