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慧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多種動機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除這五大需要外,他后期還補充了自我超越需要和審美需要。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都在努力創設良好的德育情景,在和諧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潛力、滿足學生的各層次需要、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最終達到雙贏的目標。
以下案例是我在實踐中探索和諧情感激勵的一點嘗試和思考。
【片段1】一個大雞腿誘發出體能大爆發——突顯生理需要。
案例:這是體育中考的現場。我看著在操場上飛奔跳躍、運球投擲的身影,我的手心出汗了。“老師,3A,你信不信?剛才50米跑的時候,我眼前有個大雞腿晃呀晃呀,腳下頓時生風了。”“對,我也是,一想到金燦燦的大雞腿,兩腳頓時有力,一蹦,就過線了,簡直就是奇跡!”孩子們七嘴八舌,拿到了夢寐以求的3A,啃著我激勵他們的雞腿,這是多么生動的一幅畫面。
思考:對于教師而言,基于滿足學生生理需要的食物激勵是一種信手拈來的獎勵方式,顯而易見。首先,食物獎勵離不開特定的教育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生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和體能消耗的雙重作用下對食物的渴求是強烈的,集體共同享用食物,對緩解壓力,平復緊張情緒的功效有目共睹。其次,大雞腿的獎勵應時應景,在學生良好行為發生后,及時給予獎勵會起到事半功倍的驚人作用,換而言之,如果獎勵脫離所要強化的行為,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片段2】一碗肉丸湯調味出智慧大爆發——突顯安全需要。
案例:離語文推優考試結束還有10分鐘,三位老師已經忙開了,連一向嚴肅的嚴校長也熱情高漲地張羅著。我們為孩子們擺好了筷子和水果,兩位男老師干脆將盛湯的大桶搬到孩子的座位邊上,我和校長一碗一碗地舀好湯,每一碗保證有個小肉丸。看著孩子們美美地喝著湯,嚼著肉丸心滿意足的樣子,我們的心也無比愉悅。那次考試,我們班取得了好成績。我想,和那碗承載著濃情厚意的肉丸湯有密切關系吧。
思考:“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熱愛學生要用真心真情,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才能漸漸地培養心心相印的師生關系。一碗湯的溫情對于身處客場、面對考試的一群孩子而言,一定是意義非凡的,這是一份團隊關懷的象征,是團隊凝聚力的彰顯,當教師向學生傳遞出的是一種積極的、共情的、真誠的理解關懷時,學生才將其視為最可信賴的人,學生的緊張憂慮才能緩解和釋放,學生的智慧和才華才會破土而出。
【片段3】一次主題班會浸潤出感恩大爆發——突顯愛和歸屬需要。
案例:為了幫助學生感恩母愛,把積聚內心的愛大聲說出來,我精心策劃了一場“濃情5月天”的主題班會。班會一開始,一首《懂你》渲染了全場氣氛,孩子們兒時的一張張照片和溫情的話語喚醒了母親們美好的回憶;“摸手摸臉辨孩子”等游戲讓學生深刻領悟到了母愛的細膩;“靈犀一點通”——聊聊媽媽的喜好,則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了對媽媽愛的欠缺,于是一個吻,一個歉意的擁抱讓在場的很多母親潸然淚下;名字內蘊的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徹底感悟到了父母殷切的期望;“寫給媽媽的一封信”則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化解了孩子與媽媽之間可能存在的隔閡;最后高唱《跪羊圖》,孩子們真正接受了一場感恩的洗禮。
思考:杜威曾指出:“所謂人的成長,就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這類主題班會旨在關注學生鐘情的話題和切實的困惑及需求,在主題班會上,教師要貼合實際,智慧地創設情境,努力幫助學生搭建展示其才華和情感的平臺,通過思想的碰撞、對接和融合,引發了學生深刻的體驗和情感上的共鳴。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從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形成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片段4】一場體能陪練引發出潛能大爆發——突顯尊重需要。
案例:我帶領著十幾個體育模考未過關的孩子來到操場,請教專業體育教師。無奈體育教師轉而又忙著指導別的班級的孩子,我只能硬著頭皮上陣,笨拙地模仿示范,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不斷鼓勵和指正,不斷示范和測試。當孩子們達標過關時,我竟興奮地蹦跳起來。
思考: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應該注重勵志文化與個體激勵相結合,促進每個孩子的進步。在班級教育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優勢弱勢的衡量審視和關注學生的個性培養。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情感激勵必須講求師生互相尊重信任,從而獲得成就感,實現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發展。教師更應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摒棄簡單粗暴的行為,在尊重關愛的基礎上,提出適度合理的要求,力求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通過真情相激追求雙贏,教師通過一句鼓勵、一個眼神、一個肢體語言、一次言傳身教來情感激勵學生,以期待其熱情回應。
【片段5】一本畢業冊渲染出情誼大爆發——突顯審美需要。
案例:從下午2點到晚上9點,我一直守在電腦邊,指點身邊的美術設計師,一幀一幀地修改美化畢業冊,努力把我們班的物化環境布置、孩子們的班級活動點滴、老師學生的美好寄語、孩子們的涂鴉簽名和聯絡方式一股腦地鎖在這薄薄的相冊里,或許是我的用心和虔誠深深地感動了設計師,她笑稱從來沒有投入這么多時間和精力跟一名班主任共同制作一本相冊,這份作品可以成為她的招牌之作了。
思考:對學生投注人文關懷,呵護其精神家園,尊重生命、崇尚文化,以精神的力量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對美的追求。我們需要切實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寓教于情、寓境于情。畢業時,千言萬語,濃縮在一本沉甸甸的冊子里,是學生心靈最渴求的情感需求和審美需要,為此我會不吝付出時間和精力,圓他們一個畢業季的美夢和一份美好的回憶。
【片段6】一部精彩影片激發出動力大爆發——突顯自我超越需要。
案例:我曾向學生推薦印度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在迎接中考一模前終于兌現了這頓精神大餐。影片中Rancho是一位有獨立創新思想的大學生,他公然頂撞校長并質疑學校的教學方法,他用智慧挑戰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影片中包袱笑料層出不窮,整個班級笑聲不絕。我清楚記得那個午后,陽光曬在孩子們的臉上,孩子們那一雙雙發光的眼睛緊盯著屏幕,不時爆發出爽朗的笑聲。那一刻,我感慨萬千:孩子們要超越學業阻礙,披荊斬棘義無反顧地追求理想,真的需要像Rancho一樣自信樂觀。
思考: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影視作品具有更為直觀、扣人心弦的特點,它以獨特逼真的內蘊震撼力、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和豐富的延伸力深入人心。在接下來的中考備戰中,大部分學生都保持著Rancho那種樂觀心態——就算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至少可以平復心緒,戰勝恐懼,激發直面問題的勇氣。
1.虛情假意的表揚。
廣大教師開始逐漸認同并采納賞識教育和激勵性評價。表揚作為激勵學生的簡捷手段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日益深入人心。當我們重新審視探討表揚的意義和價值時,卻不難發現,言之無物、籠統牽強、言過其詞的表揚比比皆是。故如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實施務實的表揚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2.遙遙無期的獎勵。
獎勵的時效性指的是獎勵在一定時間段內對強化學生行為有效或效果最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節點,獎勵就缺乏促進和強化的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獎勵嚴重擱淺滯后的現象。甚至有些教師為了應付迫在眉睫的考查評比或樹立立竿見影的良好班級形象和輿論,向學生許下種種承諾,以此達到最佳效果,事后卻將那些許諾拋到了九霄云外。
3.息事寧人的遷就。
有些教師為了減少矛盾,規避風險,會時不時地以犧牲班級制度和規則來息事寧人,借以安撫班級中破壞力較大的孩子,表現出處事的偏頗和不公。
4.厚此薄彼的褒貶。
有些教師受到光環效應的消極影響,無法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的褒獎無形中產生了“抬高一個,打擊一片”的效果。這種偏向性極強的褒貶對優秀生是一種溺愛嬌慣,對后進生則是一種傷害,這將成為班級文化建設中不和諧的一筆。
1.設置柔性的圍欄,真情真意地賞識。
在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教師欣賞的眼光、會意的笑容、賞識的言語、真心的喝彩,都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和巨大的信心,由此換來學生更多的投入和付出。真情實意的賞識要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正視其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才會助力學生有更好地發展。真情實意的賞識更要引導學生多關注精神層面的認知,發掘出獎勵的本真價值,鼓勵引導學生追求更多的認知需求(好奇心、探索等)、審美需求(感受創造美)和自我超越(潛能發揮、理想信念等)。同時教師要關注對獎勵數和量的把控,比例過低會導致更多人淪為冷眼旁觀者,無法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達不到刺激效果而硬是實施獎勵,這樣的獎勵同樣起不到維持和強化被獎勵行為的效果。一句話,獎勵是一個需要鼓勵使用但又需要慎加使用的手段,教師唯有智慧運用,才能恰到好處。
2.提供肥沃的土壤,應時應景地兌現。
當學生的積極行為發生時給予及時恰當的獎勵,被獎勵者自然而然就能把獎勵與要強化的行為緊密聯系起來,一旦成就感被放大,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相反,獎勵過于滯后,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不信任感,學生的激情和投入也會進入倦怠期,被獎勵者就會淡忘所要強調的行為,而把關注的重心放在了獎勵本身,導致內在驅動力失效。總之,及時落實獎勵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如果獎勵與所要強化的行為互為脫節,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3.架設公正的天平,有尺有度地評價。
懲罰教育和獎勵教育并非背道而馳,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表明,適當兼顧有懲有罰的教育教學手段,是保障獎勵高效的途徑之一。班級中破壞力較大的孩子如果因為難管而能得到特別的優待,封官許愿,就會誘使學生產生利用不良行為的方式獲取教師重視的意識和行為,這會壓制班級正氣的樹立。當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時,一味用殺一儆百的懲戒手段,結果當然是鎩羽而歸。班級管理中既要堅持原則,也要善于攻心,即善于洞察學生的情感脈絡,對學生展開強大攻勢的心理戰。
4.恒定有效的尺度,不偏不倚地褒貶。
我們致力于建立一種合理、公平、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力求從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人格品質、協調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適當“懲罰”的教育教學手段的介入和褒貶相互的配合,不僅有利于修正獎勵的泛濫化,更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獎勵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