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學旅行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從松散、非正式走向正式和系統(tǒng),成為補充和改善學校課程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不僅在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技能上具有很高價值,同時還能產(chǎn)生校內(nèi)學習難以達到的效果。對此,教育專家有更深的認識和思考。
中小學生的旅游和成人的旅游是不一樣的。成人旅游每到一個景點,總希望多看幾個點,而研學旅行希望抓住一個點,把這個點變成主題讓孩子深入地研究。與旅游相比,研學旅行做得更窄更深入。
研學旅行彰顯的育人價值是多方面的。育人不僅僅是教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將學生帶到社會大課堂中,帶到大自然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研學旅行有無研學課程并不重要,重要且必要的是研學主題。研學真正進入到教學中,需要有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下學生學會動手、動腦、生活,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才是研學旅行價值。
研學旅行是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永遠離不開“教”字。所以一定要了解教育目標和價值,要讓所有的活動主題突出、鮮明,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學習到有用的東西。要使學生學會與自然、社會、他人和自我如何相處,增加孩子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能力。
要構(gòu)建研學旅行課程,就需要有明確的課程理念,而課程的理念一般都離不開帶領(lǐng)學生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需要有課程方案設(shè)計、課程資源整合、課程路線選擇、課程指導手冊、課程實施和評價方案。所以,研學旅行離不開研、學、行,因為它是一種體驗性學習,學和游是一體的,不能只有學沒有游,也不能只有游沒有學。像王陽明先生倡導的知行合一那樣,研學旅行是學與游的統(tǒng)一,二者必須結(jié)合,缺一不可。
研學旅行的價值和基本特征非常明確,它具有課程性、體驗性、社會性、綜合性、生活性和實踐性六大特征。基于明確的課程性特征,研學旅行必須要有明確的主題、嚴格的研學規(guī)劃,還要分析研學線路,編寫研學手冊,明確研學內(nèi)容,設(shè)計研學過程,撰寫研學成果,開展研學評價。
研學旅行應(yīng)該由學校老師和文化旅游部門共同來承擔,而不是完全交給旅行社來做,因為它是一門課,有教育的內(nèi)涵。建研學旅行的基地,一定要配備有資質(zhì)的研學老師和導師。總之,作為中小學的一門課程,研學旅行需有課程、基地、線路、研學導師、安全管理、經(jīng)費預算和效果評價,這七大要素缺一不可。
研學旅行需要鏈接校內(nèi)外的生活,將學校的教育與文化、旅游等相結(jié)合。研學旅行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形式,也希望調(diào)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防止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當然,研學旅行必須助力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即助力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職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更需要科學的設(shè)計和周密的實施。
目前,研學旅行還處于探索中,并不是很完善,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如安全問題、經(jīng)費問題等。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研學與旅游的關(guān)系,游玩的多,學習的少。而學校組織研學旅行還是希望游中有研,玩中有學,游學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