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雅 倪 琪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東陽 322100)
隨著“互聯網+貿易”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子商務引發了世界經濟貿易的變革,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企業需要具有更加專業實踐能力的人才。在這種新形勢下,精通網絡、熟悉國際貿易的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受國際貿易環境不斷惡化的影響,我國出口貿易呈現出逐年減退的態勢,而跨境電子這種新型的貿易形式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特別是國際貿易的新引擎。2018年2月6日,全球領先的新經濟行業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權威發布《2017-2018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增速可觀。2018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增至9.0萬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平臺物流水平和供應鏈打造逐漸完善,未來市場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跨境電商企業崗位較多,主要有:跨境電商客服;跨境電商銷售/推廣;跨境電商產品開發專員;跨境電商英語(德語等)編輯/翻譯/文案/文案策劃;倉儲物流;網頁設計師/美工;跨境支付渠道;報關員;財務;秘書;技術人員(網絡維護等);跨境電商業務經理、副總經理;跨境電商運營總監等。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屬于商務型人才。如:跨境電商客服、跨境電商銷售/推廣、跨境電商產品開發專員、跨境電商運營專員、倉儲物流、報關員等。經調研,既要懂產品、運營、營銷、策劃、推廣、客服,還要熟悉平臺運作規則、語言溝通無障礙,需要整合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三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根據調查和相關數據分析,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仍存在很大缺口,對綜合型從業人員需求緊迫。學習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所具備的能力比較切合當前跨境電商的需求,就業前景較好。
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為培養出能用英語熟練溝通,具備一定商務基礎的專業型人才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存在一定問題。
跨境電商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生物,由于其本身業務的要求,對人才的要求也比較多樣化、系統化。電子商務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融合了計算機、數據分析、營銷、文案策劃等多學科的知識。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是將以上學科簡單疊加,課程之間毫無聯系,并且理論知識的教學課程多于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導致學生雖然學習了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較弱,缺乏綜合應用能力,不能適應行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企業需要的人才是要具有較強的交流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他們希望學校培養的畢業生邏輯思維能力強,能積極思考,動手能力強,能付出實動,同時需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企業要求跨境電商人才具有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而目前學校的教學還是只是體系介紹為主,忽略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也不適應能力培養,習慣了知識概念介紹,而不是邏輯思考。事物規律和本質的追求被抑制。
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雖然英語基礎技能和外貿理論都很扎實,但是,跨境電子商務是一種新興的外貿模式,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而且要熟悉國際貿易的相關流程,必須緊跟時代要求,掌握跨界電子商務平臺運營,運營,營銷和銷售,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義務。而真正具備這種應用型知識的老師少之又少。很多老師都是邊學邊教,死記硬背給學生灌輸知識。但在平臺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學校的目標是培養人才,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這是兩個獨立運行的機構。2014年9月,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積極開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并下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至此,國內許多職業院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開展各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實踐。但實踐流于口號、流于形式、高校一頭熱,企業反應冷淡的現象普遍存在,專業建設和現代學徒結合無法深入。
大部分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都不信任學校的專業培訓,與學校,企業合作的認可度不高。很多企業寧愿讓一些電商平臺來培訓員工,或者企業自己來培訓。但是培訓成本高,而且培訓完之后人才流失率也高。其次,大部分跨國電子商務企業都是小微企業,實習崗位較少,學校和企業難以深入合作。另外,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實戰能力需要真正的跨境電商務平臺賬戶和商品,受諸多因素制約,學生難以以個人名義注冊和設立商鋪,最終只能在理論的形式來解釋,不能滿足學生真正操作的需要。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不能只局限于培養學生勝任某項工作的專業技能,更要注重高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工作環境。筆者提出以下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境電商能力培養的發展路徑建議。
要注重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可以實行“專業課+選修課”模式。跨境電商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需要具備的技能包括外語、貿易、計算機以及綜合能力等,是典型的復合型人才。“專業課+選修課”模式是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一種模式,該模式以學分制為基礎,在規定時限內修滿學分即可畢業;專業課程主要指的是外語課程,選修課主要是針對跨境電商業務所設置,包括電商專業課以及國貿課程。跨境電商師典型的整合性學科,體現在管理學,信息技術和法律等學科的交叉和整合。
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依托學校自身師資力量,根據企業要求,通過聯合制定人才培訓方案,培養出更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另外,企業可以為學校的教學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實現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對接。首先,學校可以以現有的師資力量、培訓基地、學生自由為載體,引進承接校內跨境電商企業業務,搭建校內實訓基地。其次,要積極探索校外的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簽訂校外實習基地。當然,學校也可以在學校建立創業園,把企業引入校園,入駐校園,或者引入電商項目讓在校學生完成,也可以安排學生進入校外的電商企業實習。
師資力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成效。一是高職院校可以邀請具有跨境電子商務經驗和實際操作經驗的企業專業人員到學校對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二是引進兼職教師,通過要求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為學生講解跨境電商從業技巧和經驗,分析介紹市場動態。三是鼓勵授課老師下企業鍛煉。讓商務英語專業的老師到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崗位實踐,解決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在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教育應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