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學,湖北 洪湖 433200)
高三地理復習的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多本教材中。學生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復習,是每個老師都要面臨的問題。下面結合高三復習教學實踐,談談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體會,
這里的知識碎片,是指地理學科的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基本的觀念和結論。它們基本上能夠體現地理學科的功能、能夠形成再生知識。它們與生活、生產緊密相關,并且是經常要考的內容。學習地理知識,若以一定的地理事實材料為基礎,容易幫我學生形成地理概念,認識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對于上述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并學會應用。地理考試試題可能會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所以,我們必須將這些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并熟悉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強化訓練,并不是采用過去的題海策略,要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在進行高中地理復習的時候,做一定量的習題還是有必要的,這些題目不是一味的同等難度,而是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更好的為學生提供查漏補缺的機會。例如,在對光照圖型的題目進行考察計算時,學生會在計算時感到無從下手,那就說明該學生對太陽日出和日落方向的知識點有所不了解,如果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仍不能解題,說明,該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上有待提高,不僅是光照圖型題,就是簡單的洋流流向的考察題都能很明顯的揭露出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高中地理教師在學生準備復習地理知識的時候,不妨采用這種強化訓練的方法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以更好的提高教學成效。
課本當中的插圖是復習時要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插圖與文字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每幅圖都十分的直觀、簡潔和鮮明,并且包括了豐富的知識。通過對插圖進行閱讀,能夠得到很多知識信息,也可以聯想到許多相關知識。例如在看“世界人口的分布”圖時,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這就表明本地區的人口密度越大;而地圖上有多種深淺不同的顏色,說明人口分布不均勻等等信息。所以,重視插圖,學會從插圖當中獲取信息,是學好地理、做好地理復習的必不可忽視的方面。同事,還可以通過復合圖去表象抓實質,例如褶皺與斷層構造剖面圖,就可以從地質構造上看屬背斜的;從地形上看屬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嶺等。這樣,就可以防止被表象所迷惑,抓住地理事物結構演變的實質。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帶來的直接危害是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礎。
筆者認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對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可以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地理學習的最終目標,還是用知識服務于生活,高中地理中學習到的許多知識,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加以應用。例如,夏季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東南,日落西南;世界各地時差現象的產生;洋流的冷暖會影響沿海陸地的氣候;冷暖交匯的洋流會帶動漁場的發展;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畜牧業發展興盛的重要原因。可見,世界上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高中地理知識完美解答,所以,為了不遺忘所學過的地理知識和學會用擴展的思維思考問題,高中地理教師要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解答現有的天氣或天文現象。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詢問學生“為什么中國南方的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方位?用地理知識詳述其中的原理”,教師如果在日常授課中就時常這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擴展能力,學生的復習效率會相較提高很多。
總之,對于高中地理的復習,從原理、概念開始復習,一點點的總結,反復記憶,并且在記憶的同時消化和理解知識,然后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歸納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等,了解其共性與個性的問題。高中地理的復習,是知識記憶并不斷運用的反復過程。所以要想復習好地理這一學科,就要不斷的重復進行,并且要從點滴累積,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