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鑫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四川 成都 610000)
人類表達自己的方式分為很多種,聲音、語言、眼神、動作等。肢體動作是人類心理呈現的一種形式,舞蹈離不開肢體動作,人類正是在舞蹈中通過手舞足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真正震撼觀眾的并不是優美的舞姿,而是身體動作流露出的情感。所以在舞蹈藝術中,表演者與觀賞者是更多的是心靈與情感上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理解是有限的,更何況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限,在學校課堂的學習中展現自我的機會也有限,老師對學生了解不夠深入全面是必然的。而舞蹈剛好彌補了師與生之間的這種交流的隔閡,為老師更好地理解學生,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搭建了一個橋梁。不僅如此,舞蹈能將人的身與心一體化,將身與心互相結合,從而協調身與心的發展。舞蹈對人的身與心的平衡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老師可以通過舞蹈教學中學生肢體的外在表現,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內心情感,反過來,老師也能通過肢體教學影響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我校為有效地通過舞蹈社團引導學生生理與心理健康,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與認知,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制定了不同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創作小學生易于接受與學習的舞蹈,力求編排出適合學生心理與生理的舞蹈。要想培育出心智健全的少年兒童,離不開適合的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了很多方法研究該課題,首先采用文獻研究法,通過各種媒體手段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了解小學生舞蹈的基本信息。進一步進行教育調查法,重點收集舞蹈教育的相關資料,總結同類學校的舞蹈研究現狀。同時開展研究調查法,在電子科大附小府青校區隨機抽查3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學習過舞蹈的學生在人群中總有那么點與眾不同,是舞蹈賦予了他們這與眾不同的氣質。看過舞蹈的人都能深刻體會到舞蹈的美妙,他不僅給人視覺上的享受,還能從心靈上給人以洗滌。任何美好的東西都不是能輕易得到的,沒有耐心,不能吃苦,也很難完成舞蹈的學習。特別是舞蹈課的基本工,那必須扎扎實實的下功夫。舞蹈的學習對學生姿態美要求很高,學生必須時時刻刻抬頭、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夾緊上提。平時學生習慣趴在桌子上行成的“駝背”等不美觀的身體形態,還有小時候形成“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通過舞蹈社團的訓練都能得到有效改善。學生們練習過舞蹈后,身形舒闊挺拔、姿態優雅大方,不僅精神倍增,看起來讓人賞心悅目,而且課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再彎腰駝背,看書寫字時東倒西歪。漸漸學生們的形體上和氣質上的美就會由內而外展現出來,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美,學生的自信心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目前我校的舞蹈社團組織了三個主要的舞蹈教材,第一個是集體舞,這種舞蹈的編排是以所有學生為主題的,大家的舞臺角色部分輕重,每個同學都能充分的展示自我。集體舞的主旨在于合作與團結,同學們在展示自我的同時,要齊心協力、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舞蹈的要求;第二種舞蹈是“舞蹈走班”,這種類型的舞蹈是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進行編排與創作。這就要求班級老師和專業舞蹈編排團隊,充分地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深入發現學生的優缺點,使舞蹈走班的編排能充分展現孩子的閃光點。根據不同班級的不同舞蹈水平,舞蹈走班的教材也有難有易,使同學們能跟上進度;第三種是“毛毛蟲舞蹈隊”,承接學校和外界各級各類的演出和比賽,獲得不少榮譽和成績。
我校的校園舞蹈社團有“三大原則”。第一是普及性原則,電子科大附小舞蹈隊的口號是“動起來,讓生命更精彩”,為此不僅建立毛毛蟲精英舞蹈隊伍,開展舞蹈走班,而且還普及集體舞,讓每位學生都能動起來,都會動起來。本著教育的公平性原則,舞蹈是每位學生都有資格,有機會參與的。舞蹈是所有學生的舞蹈;第二是融入性原則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作為教育者要極其重視小學生的各種舞蹈教育和教學活動,學生適量適宜地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機體不斷地生長發育,也陶冶了他們的性情與品格,分析問卷調查報告發現,大部分小學生具有表現欲強、可塑性強、理解力差、堅持性差的特點,因此我校教師有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舞蹈教學,把知識技能和審美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的始終。學生在課堂上隨著音樂的舞蹈律動,不論好壞,都會得到老師的指導和肯定。校園豐富的舞蹈表演活動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展示自己的欲望,增強了自信;第三是發展性原則, 舞蹈課研主要研究的就是小學生,根據小學生的發展,對小學生的心理及生理進行研究。確定了以人為本,注重細節,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尊重學生認知水平的研究方向,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
通過舞蹈的學習,學生們的學習思維更廣闊了,想象力更豐富了,創造力和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比起長久坐在教室里聽講,學生們在舞蹈課堂上活動一下筋骨,拉一拉筋,是有利于他們身體的健康發育于成長的。舞蹈課堂也給了愛玩愛鬧的小學生們釋放天性的機會,也教會了學生們衣服要整潔大方,干干凈凈,站要有站姿,對人要微笑。學生們在欣賞舞蹈美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對藝術美的欣賞和鑒別的能力。舞蹈課上也會有一定的音樂教育,節奏明顯輕快的兒童歌曲,易學易會,培養學生的樂感,增添學生學習的樂趣。舞蹈隊的訓練的是學生們團結協作能力,互幫互助意識,舞蹈比賽的輸贏讓學生學會要笑面人生的輸贏,正確對待人生的挫折,勝不驕,敗不餒,同學們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團結友愛。所以舞蹈能教給學生們很多東西,身形挺拔,穿衣整潔,有“型”了,常帶微笑,性格爽朗,有“神”了,內心豐富,增長知識,也有“韻”了。
教學互長,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參與其中的老師和學生是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在這其中學生們學到了許多,得到了全面發展,老師在教學技能和舞蹈領域也有所發展和提高。為了開發新的舞蹈課程,在沒有教參,沒有經驗的情況下,老師們不斷地翻閱各類書籍報刊,查找相關文檔,互相學習,積累材料,結合所教學學生特點,加入自己自主性創作編寫舞蹈教學教材。伴隨舞蹈課程的不斷開發、創新與完善,教師們的教學素養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我校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怎樣提升學生自信,培養學生們后天的“型神韻”。雖然我校建立的舞蹈社團已經取得可喜的成績,但如何進一步發展舞蹈社團,為學生們“型神韻”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是我校舞蹈社團團隊及相關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我校開展舞蹈社團,不僅是為給學生們開辟興趣課堂,全面挖掘和發展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彰顯學校的藝術教育特色,更是真心希望能為真正喜歡舞蹈的學生打開一扇大門,讓舞蹈成為他們人生的一筆財富。雖然,現代教育思想不斷革新,大多數家長也不再眼里只有文化課成績,認為文化課才是主課、是正課,舞蹈、音樂、體育等都只是副課,應以主課為主,副科是次要。但在舞蹈社團成立之初,還是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部分家長不贊同學生學習舞蹈,認為學校開設的舞蹈課耽誤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對于有這樣思想的家長,我校專門派遣老師去家訪,并對其進行說服,讓家長們明白現代教育不只有文化課,舞蹈這些藝術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發展的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目前,這一問題已得到解決,家長都大力支持學生進入舞蹈社團。
小學生的“型神韻”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熏陶的過程。舞蹈的熏陶是最有效的選擇。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小學生舞蹈社團的開展,也是為了滿足這些需要。藝術教育中舞蹈教育是一大熱點,以社團形式開展舞蹈教育能更好的讓孩子發展個人興趣,形成良好性格,舞蹈社團活動開展,迎合了時代的教育特色,不僅深受小學生喜愛,而且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