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
摘 要 目前初中生,大部分動手能力較差,應用意識較薄弱,對數學望而生畏,感覺數學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遙遠,其實,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數學,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向學生展示一些數學在生活中,在身邊的具體應用。關鍵詞 找規律;應用數學能力;函數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0-0221-01 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能夠在對生活的體驗過程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向學生展示一些數學在生活中,在身邊的具體應用,那樣將能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近幾年的武漢中考題中,有一個找規律的題目,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法,其實,在初二學生學習過一次函數,初三又學習了二次函數,對有些找規律的題目,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函數的思想方法,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函數的作用,對函數產生親近感。我們來看下面幾個例題:1.圖1中是1個正方形,圖2中共有4個正方形;圖3中共有7個正方形;…,則第n個圖形中正方形的個數是(
)A.3n+l
B.3n-2
C.4n-3
D.4n2.觀察圖中正方形四個頂點所標的數字規律,可知數2011應標在(
) A.第502個正方形的左下角 B.第502個正方形的右下角C.第503個正方形的左上角
D.第503個正方形的右下角上面幾個題目,其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做出來,老師在講題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借助函數:在變化的過程中找到兩個變量,把第幾個圖作為自變量,所對應的數字作為因變量,列出表格:第一列表示第幾個圖,這一列的數一般是固定的,從一開始,遞增,第二列表示具體圖中的個數,第三列表示第二列中的相鄰兩個數相隔多少,由第三列可以看出函數y隨著x的變化而均勻變化,每次相隔一個固定的數,可以猜想y和x之間滿足一次函數的關系,設其解析式為y=kx+b,當x=1時,y=1,當x=2時,y=4,解方程組,求得k=3,b=-2,∴y=3x-2,第n個圖,即x=n,則y=3n-2。這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也正是反映了圖形變化的規律。第二題可以找每一個具體位置的數字規律,譬如先找每一個正方形的右下角,也依次列出表格,按剛才的規律,可以得到函數關系式y=4x-3,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出每個圖形右上角,函數關系為y=4x-2,同理,每個圖形左上角為y=4x-1,每個圖形左下角為y=4x。這樣,我們用2011代入四個解析式中,當代入y=4x-1中時,x為整數503,表示在第503個圖的左上角。在上面的例子中,在圖形變化中,發現兩個變量,從而運用了函數的思想,找出兩個變量之間的一次函數關系。我們再來看下面兩個例子:1.(2008.武漢·中考)下列圖案均是用長度相同的小木棒按一定的規律拼搭而成:拼搭第1個圖案需4根小木棒,拼搭第2個圖案需10根小木棒……,依此規律,拼搭第8個圖案需小木棒____根。2.(2009.武漢·中考)將一些半徑相同的小圓按如圖所示的規律擺放:第1個圖形有6個小圓,第2個圖形有10個小圓,第3個……圖形有16個小圓,第4個圖形有24個小圓……,依此規律,第6個圖形有____個小圓。對于第一題,我們也可以用上面類似的方法,列出表格,此時我們發現函數y并不是隨著x的變化而均勻變化,它們相隔的數,第一次并不是固定的,分別為6,8,10但是我們再求出它們相隔的,發現第二次相隔一個固定的數,此時我們可以猜想它們呈二次函數關系,令第二列的數為y,第一列的數為x,設 ,將x=1,y=4;x=2,y=10;x=3,y=18代入,得到一個三元一次方程組,解方程組,解得 。 ,題目中問第8個圖,將x=8代入得y=88,同樣方法可以解決第2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下去猜想,當第三次相隔一個固定的數時,是怎樣的函數關系等。當然,上述題目都有更簡潔,更快速的解題方法,只是如果運用這種函數的眼光來看題,用函數的方法給學生講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函數無處不在,更能體會到數學在身邊的應用,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提高應用已學數學知識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參考文獻:[1]李海東.中小學數學.[2]近年武漢中考數學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