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苗 梁心蕊
【摘要】如今,新生代農民工已然成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多是80、90后。在他們進城打工之后,就其意識與行為而言看似和城市居民無異,可是實質上他們在思想觀念、教育學識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還是和城市居民存在比較大的不同。所以本文通過對新生代農民工歸屬感的調查研究,探討新生代農民工歸屬感缺失所帶來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間的差異化,推進我國城市化發展,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 城市歸屬感 發現問題 解決策略
一、新生代農民工歸屬感概述
因社會的高速發展,使新生代農民工較之老一輩農民工來說,文化水平更高,所看事物更多,也使他們更依戀城市,渴望能夠融入城市里安居立業,能夠得到城市居民的認可,能夠和城市居民擁有平等的待遇。所以相比較于物質方面,他們此時更需要城市的歸屬感,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但實際上他們既融不進城市也不愿回到農村,進退兩難的困境使他們迫切的希望能夠得到來自歸屬感的滿足。
二、新生代農民工缺失歸屬感所引發的問題
(一)造成新生代農民工的邊緣化程度加深
新生代農民工具有顯著的“邊緣人”的特點,對于城市豐富多資的生活和社會資源他們有著太多的依戀,同時城市社會卻對他們存在著一定的排擠和成見,他們不能夠和城市居民相處融洽,與城市居民的接觸造成他們歸屬感的缺失,這讓他們對留在城市有著非常多的擔憂。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知道到底留在哪,從而造成他們的邊緣化程度加深。
(二)造成新生代農民工產生“過客”的心理
新生代農民工之所以來到城市就業,無非就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經濟條件、更好的生活。他們往往為了能夠得到更高的報酬在多個城市之間折返,這就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產生了過客的心理,加之他們在歸屬感方面的缺失,那么就會放大這種過客的心態,從而導致他們在城市缺乏主人翁的意識,潛意識里認為自己不是城市中人,從而造成逆反心理不再接受城市。
(三)造成新生代農民工和市民的矛盾沖突不斷激化
其實城市居民并不認同而且還排擠新生代農民工這個群體,這就導致了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在相互的接觸與交流當中不能夠相互體諒、理解和認可,更有甚者會發生無法調和的矛盾。假若這樣的情況無法及時、有效的進行改善,不能夠進行正確的指引,就會造成城市居民和新生代農民工這兩大社會群體的對立和摩擦,勢必會導致整個社會的不安定。
(四)造成新生代農民工犯罪
新生代農民工從一個環境跳脫到另一個環境時,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往往使他們不能全面適應,當現實與期望產生偏差時,他們既不愿就這樣回到農村,但同時在城市也無法找到傾訴的方式,這樣就會造成他們對社會的不滿,產生消極心理。如果無法走出這種情緒,最后就會喪失理智,做出危害社會的事,嚴重的就會造成犯罪行為,這樣的結果一旦產生也就難以挽回。
三、解決新生代農民工歸屬感缺失的對策
(一)切實轉變觀念,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全面認知
轉變城市居民的思想觀念,要用客觀的、辯證的思維方法對待問題,并且要讓城市居民從思想上切實的對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群體進行認可和接受。城市居民不僅要了解他們的善良、勤勞以及敬業的品格,還要清楚他們和自身相同,都是通過勤勞的雙手來致富的,更要清楚他們對城市的建設所創造的貢獻,因此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
(二)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
因社會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農村與城市的教育程度相差較大,從而也導致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沒有太高,再加上自身沒有一技之長,也使他們的就業范圍狹窄,因此可以專項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降低融入城市的難度,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另外,還要協助他們把以往的生活觀念和方式進行改變,推動他們能夠更好的和城市社會相融,滿足他們的歸屬感。
(三)加強城鄉居民互動,發揮社區作用
眾所周知,新生代農民工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參與到社會活動當中,因此就他們而言,社區活動是最容易實現的。可以開創一些諸如放映一些能夠體現新生代農民工生活情況的電影與短片,使城市居民能夠更加了解他們;或者在節假日組織一些乒乓球、羽毛球等形式的競技比賽,讓雙方在比賽中建立感情,從而增強城市居民與新生代農民之間的友情。這種交流和協作方式可以讓群體之間相互理解,更融洽的相處。
(四)創新社會管理,提高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服務水平
以前我們往往根據戶籍來對城鄉進行分別的管理,這勢必會造成新生代農民工來到城市之后,和社會管理相脫離。所以,我們需要從政策上進行調整,要創新社會管理,把農民工納入到城市的社區管理當中。提升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服務水平,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重視。另外,我們還要以社區為中介,構建新時期管理與服務新生代農民工的制度,從而讓他們能夠擁有參加到社會當中的機會與渠道更多。
四、結語
新生代農民工正在努力的跳出農村的社會圈,并且正在通過自己的堅持和不懈努力在城市里開辟出一方自己的立足之地,希望能真正的成為城市的一員。而新生代農民工強大的行動力也在促進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的壯大也使之社會不得不加強重視,也讓城市居民看到他們優秀的一面。但最大的期望還是兩個群體之間能夠相互包容與理解、相互學習與批判,共同維護社會的穩定,共同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秋陽.農民工市民化地地方經濟的影響——基于浙江CGE模型的模擬分析[J].管理世界,2012,(3).
[2]韓俊強.農民工住房與城市融合——來自武漢市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13,(2)
[3]張蕾,王燕.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及類型分析——以杭州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3,(4).
[4]任遠,喬楠.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過程、測量及影響因素[J].人口研究,2010,(2).
[5]才國偉,張學志.農民工的城市歸屬感與定居決策[J].經濟管理,2011,(3).
[6]吳龍海.歸屬感的研究進展[J].科教導刊,2014,(1).
[7]米慶成.進程農民工的城市歸屬感問題探析[J].青年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