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義
[關鍵詞]家校合作;課外閱讀;閱讀興趣
全日制小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標也明確規定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也明確規定:“要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教學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不能僅靠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指導,還要依靠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閱讀。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體語文素質,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等。那么在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今天,我們怎樣來指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呢?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我認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家校合作,創造濃濃的書香氛圍
新課改下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家校合作,共同打造書香氛圍,而教師和家長在不同角色中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家長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一生最劃算的投資
孩子的閱讀態度、方法和習慣,跟每個家庭都是息息相關的,不可小視。一個家庭對學生課外閱讀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長要了解課外閱讀活動的意義,其次要了解孩子課外閱讀的態度,讓書香家庭成為每個家庭的目標。閱讀的種子是在家里播下的。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1.爸媽做榜樣,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家長在陪伴孩子時。要拿起書本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樣的親子時光更加溫馨,也會成為孩子一生美好的回憶。
2.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為孩子搭建一個“專屬的閱讀空間”內容布置得要盡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人的喜好風格。和孩子一起購買孩子所喜歡的各種圖書。讓孩子可以從自己的書柜里選出不同題材的美味佳肴。
3.鼓勵孩子聽后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在它表達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這對他今后的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4.閱讀不能急功近利,要靜待花開。閱讀是一輩子的修行,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幫助孩子愛上閱讀是每個家長的責任,之后,我們只要靜待花開。
(二)教師以課內閱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有讓學生閱讀的意識,更要有引領學生閱讀的行動。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結合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上語文課時我經常會在課文中或課文講解后插入適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每當我講故事的時候學生都會豎起耳朵。每當我的故事講到興致的時候學生繼續追問老師那后來呢?后來啊在XXX書里,同學們自己去讀讀吧,這時那些已經被我“加工”過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到一個令人或贊嘆、或揪心、或氣憤、或感動的世界里。在這種帶著懸念的故事面前又有哪個學生愿意坐以待斃?于是乎學生們紛紛到班級的圖書角,或學校的圖書室、或樓廊的讀書閣、或家里的專屬書柜里一睹為快。可想而知,在一個愛讀、想讀的動力驅使下我的孩子們將會變的多么愛讀書。在充分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樂讀的同時,還要做些具體的工作:授以方法,讓學生會讀;拓寬渠道,讓學生多讀;保證閱讀時間,提升閱讀效果。多管齊下,讓學生有條件課外閱讀。
二、豐富的讀書活動收獲累累碩果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搭建課外閱讀交流平臺,發展個性。我校以“讀書提升校園品味,閱讀豐富精彩人生”為宗旨,按規劃開展經典誦讀課程,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學校定期開展閱讀節系列活動,每天堅持“與書同行,與寫約會”的晨讀午寫活動,每月選出優秀作品展示在班級品讀與創寫專欄處,鼓勵孩子們養成閱讀和寫作的好習慣,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中得到培養,寫作能力在閱讀中悄然提高。
我校每半學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次閱讀大賽活動,把藝術教育與閱讀活動有機結合,在表演、欣賞、表現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并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把大賽推向了高潮,全校學生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精神飽滿,認真投入,收到很好的誦讀效果。2011年以來,我校一直堅持每天的品讀與創寫活動,每學期都會編寫豐富多彩的校本教材《品讀與創寫》,作者是來自每個班級熱愛閱讀的同學們。他們的親筆佳作,篇篇飽含真情實感,精彩紛呈。體裁豐富,有散文,有詩歌,有故事,有……內容更是富有童真童趣,寫出了童年的快樂,寫出了收獲的喜悅,寫出了遠大的志向,寫出了美好的明天……這些喜人的成績。得益于教師、家長的鼎力合作,得益于盡早愛上閱讀并堅持閱讀的孩子們,得益于大量的課外閱讀。這充分驗證了一句話,寫作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課外閱讀是勢在必行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其質量如何,不僅在于學生自身的努力,教師和家長行之有效的引導同樣至關重要。教師和家長應該積極探索并引導學生輕松完成閱讀任務。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