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玉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靈深處”。愛是讀書育人的動力基礎。教師除了授業解惑,也應該與學生建立深厚友誼,用心去幫助他們,達到心靈的溝通,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當前全社會對教育問題的關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斷提高。廣大教師要不斷加強修養,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影響學生,真正成為廣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受全社會尊敬的人。只有用愛去教育學生,才能做到不急不躁,誨人不倦,以自己的真誠去感動學生,以自己的愛心去包容學生,以自己的學識去影響學生,以自己的理念去引領學生。
但是,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到形勢的嚴峻性。師德師風建設亟待改進,少數教師缺乏應有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思進取,不重視學習,得過且過。有的置政策法規于不顧,頂風而上,利用節假日、雙休日進行有償家教和違規辦班,不把心思放在教學上,而是放在辦班掙錢上,引起群眾不滿。個別教師放松了師德修養,踐踏法律、踐踏道德,做出了與身份極不相符的事情。這些問題雖然不帶有普遍性,但嚴重影響了教師形象,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給教師隊伍抹了黑。
愛是教育的靈魂。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心田。要從心靈上關愛學生,真心與他們相處,跟他們明理,真誠和他們交朋友,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享受成功的喜悅。
尊重學生,做有親切感的好老師。愛學生是一個教師的天職,也是決定其能否成為一名優秀老師的前提和基礎。一個老師能給學生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付出的愛可以被學生終身銘記。
在接手一個新班級的時候,面對不同學生,教師應該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偏愛、不歧視任何學生,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正視自我,找到自信。作為教師,應該做到“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多一點理解、多一些鼓勵”,使優秀學生變得更加優秀,使潛力生也看到學習的希望。也許一個微笑、一句贊揚的話,就能讓學生感到尊重,就能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進一步修訂《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辦法》,把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作為教師考核評價的基本標準,構建起多元開放、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機制。
全面考核教師的師德表現,建立師德考評制度,實施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完善教師業績評價機制,建立教師學術委員會,建立同行評價制度,把教師考核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評先樹優、職務(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