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五中學 林風添
在教學之中融入信息教學技術是因為現有的教學技術、教學策略等發展難以與新課改等教學理念相匹配,這種技術運用層面上的滯后已經影響到了我國的現代化教學發展。因此,我國目前的教育改革方面即為將信息技術的相關教學技術融入各個層次、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經過多年的發展,多數學科的相關教學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高中數學由于其學科教學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此方面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需要高中教師在教學之中對此加大教學投入,進行重點攻關。但必須要承認,由于“高考”這一應試壓力的客觀存在,高中數學教師難以在這其中加大精力投入,但不能否認這已經成為一種教學發展趨勢。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論教學地區、年級等,數學教師對抽象化教學內容都會感到較為頭疼,這是因為學生受其智力發展、社會認知等局限,在認知抽象化內容的不同方面時,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學教學的發展,也阻礙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當然,這種“抽象化”教學內容所帶來的局限性在高中階段最為明顯,這是因為高中教學階段有著大量的抽象化內容,對于富有經驗的數學教師而言,可以用極為簡練、高效的語言為學生進行抽象知識的具象化,但對于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而言,這是一個極富有挑戰的教學任務,這種任務需要教師不斷地鍛煉、自我提升才能夠完成,這一時間過程中,這些教師不得不借助一些教學工具以輔助教學,而這種教學輔具在現今“信息化”的教學視角下是較為落后的,拉低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采用更高層次的教學技術,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具象化。
例如:在教學“橢圓的定義”這一知識點時,在不借助教學輔具的情況下,我只能夠先為學生進行定義知識的傳授,再進行分析講解,但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依賴于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容易使學生陷入迷茫。而當我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具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時,我能夠通過調整多媒體設備所展示的幾何圖形,使學生認識到離心率隨著橢圓形狀的變化而變化。當然,這需要教師在操作時先為操作進行嚴格的定義。通過這種學習,學生可以較為容易地得出結論:橢圓的圓扁與離心率的大小有著密切關系,且就“橢圓”而言,其離心率不能為1。這種教學效果是傳統效果所較難達到的,因此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進行教學整合自然成為一種必然。
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教學技術,最為顯著的優勢是:教師能夠直觀地將數學的簡潔之美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同時調動起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而這一點是以往應試化教學所不具備的。這是因為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迫于應試化的教學壓力,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與轉化輸出,而忽視了學生對這些內容的興趣與探究,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數學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與意義。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就成為這一教學目標的最佳載體。
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及其相關知識時,我就先借助信息化教學設備為學生進行了實驗展示,為三角函數設置了不同的值組,要求學生觀察三角形在不同值組下的變化情況,在這一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和假設,再進一步使學生親手操作,以增強其體驗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并嘗試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點撥以幫助其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式將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數學探究能力,而這也是符合我國素質化教學要求的。
在原有的教學技術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師將多數視野都放置在了如何提升教學效率之上,而忽略了對自身教學視野、技能等的拓展與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從長遠看也降低了教師教學質量的發展高度,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渠道提升自身的教學視野與技能。而信息化技術正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可以瀏覽全世界關于數學教學的內容,更能夠及時地得到高中教學的相關信息,這種信息是超學科的,因此這將極大地拓展教師的教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與相關人員進行跨地域、跨時間的溝通,這極大地提高了交流效率。
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師將信息教學技術整合進課堂教學之中,不僅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更符合學生及教師自身的發展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夠一味地追求技術的更新與發展,更應當追求自身教學技巧與教學技術的融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