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 張琰琰
“創新”是一個國家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對社會人才提出的高層次要求。學校教育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應重視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具有突破常規的思維,面對問題時,能夠不局限于固定的思維模式,有新的視角、新的方法,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信息和自己的分析能力,形成有創造性的見解。創新能力與一個人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探究能力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緊密的關系。
創新能力并不是偶然的“靈感顯現”,而是需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作為基礎。歷史上重要的科學發現,無不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實驗和失敗,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經說過:“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需要學生具備勤奮的學習精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精神意志能夠為一個人的行動指引方向,同時使人具備充沛的精力、熱情和專注力,只有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才能夠達到一定的認知高度。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刻苦鉆研的小故事,調節一下緊張的課堂氣氛,同時能夠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使學生懂得數學學習也需要不斷積累、不斷堅持,才能夠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觀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基礎。優秀的觀察力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對于基本信息的全面感知和理解,使學生更加快速地建立起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形成新的觀點和看法,獲得解決問題的靈感。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學生缺乏基本的觀察能力,在觀察時常常比較片面、被動,不能夠將自己全部的感知調動起來去認識事物。這就會造成學生在分析問題時產生障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力的全面性、精確性和深刻性,教會學生運用多種觀察方法,比如從整體到局部,從特殊到一般,分層次、分種類進行觀察等。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一個切入口。想象能夠使思維插上翅膀,突破一些認知的局限,獲得一些新的發現,同時,想象力能夠讓一個人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永遠保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大膽提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歸納等方法發揮想象。比如在學習“函數與方程”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多為學生舉出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的例題等。另外,教師應對學生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保持包容的態度,不要立即予以否定,而是應當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想法是否遺漏了重要的信息?這種想法的創新點在哪里?這種想法可以通過怎樣的途徑去證實?教師可以和同學一起去探討和驗證這種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去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為學生一步一步地推導公式、講解例題,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在這樣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當積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為主,為學生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具有探索的精神和求真的品質,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新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從培養學生的專注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推動高中數學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