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苴鎮新光初級中學 宋 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工作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知識,更是作為引路人,將他們帶上正確的道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兩個角色,一是擴展學生的視野,教授給他們豐富的知識;二是要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能力。本文通過分析初中生數學學習現狀,為培養初中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數學教學工作中,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要建立輕松的教學氛圍,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利用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二是要求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身心放松,可以讓他們的思想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在此環境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進行互動。此外,教師提出問題,引導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上課之前,教師要提前熟悉教學內容,預測教學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在課堂中,教師要面帶微笑,不要一直講解知識,講完一個知識點后最好問一下學生是否聽懂了,如果學生聽懂了,就可以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學生沒有聽懂,則要耐心地給他們再講解一下,如果僅僅是個別人沒有聽懂,可以在課后給他們單獨進行講解。此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聽課情況,如果在課堂中出現了學生聽課不認真或是打盹的現象,教師可先停下來,講一個笑話,調節一下氣氛,或是讓學生及時清醒過來,繼續聽課。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和學生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或是生活情況,多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可以讓教師講出的話更有說服力,促進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放松下來,大膽地說出自己想法。
良好的教學策略是誘導學生獨立思考的一個因子。作為教師,不應該只注重自己把課本上的知識講解完,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接受能力。通過研究發現,有趣的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設置教學課堂時,要引入和教學內容有關的游戲或是小活動,集中學生的精力,使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游戲等一步一步地指引學生,激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聽起來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是兩種相悖的學習方式,其實,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踴躍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小組學習的機會,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自己組成小組,每個人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把所有的答案統一一下,由一個人匯報整個小組對問題的看法。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不敢直接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但是面對同學時心里沒有什么壓力,只要自己有一些看法,就會爭先恐后地說出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很多初中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原因,習慣了依靠別人,在家依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和同學,漸漸地,這種安逸的生活模式使他們喪失了自強自立的生存方式。初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更要明白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去依靠家長和老師,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更要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意識,在數學學習中更是如此。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雖然講究合作學習,但是遇到問題時還是要自己動腦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由于教師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活動中多數時間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被迫接受知識,很少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得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越來越少。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沿用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加強和學生的互動,多創造機會,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
例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學習面與面的相交、平行、垂直等關系時,教師不要只專注于課本知識的講解,可以通過實地觀察來讓學生們對知識有更清楚的了解,如可以讓他們觀察教室里有哪些平面是互相垂直的,有哪些是互相平行的,有哪些是相交的。打破以前傳統教學活動中死板的教學模式,把數學教學引入生活中去,通過生活學習數學,通過數學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學到需要的知識,培養他們數學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作用于人的一生,所以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要從小培養,對于初中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更是非常重要,會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誘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做一個良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