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鎮克永小學 石 亮
小數學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合理運用有效性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生活經驗,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建立起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活躍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教學為例,教師若列舉遠離學生生活的百分數應用題,則會增加學生的解題困難程度。所以,教師可設計生活類的應用題,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教師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問題融入應用題中,為學生創設購物類生活情境,應用題設計如下:“一家服裝店正在搞促銷活動,所有衣服一律七折出售,老師想用200元買一件襯衫,請幫老師計算一下,這件襯衫原價多少元?”在學生計算完之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一家服裝店滿200送50,另一家服裝店一律八折出售,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家店更加便宜?”由于上述問題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所以學生很快會投入到探究解題狀態。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豐富數學教學資源,使數學教學安排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建模思維的培養,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引入建模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建模過程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題能力,為學生的日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教學為例,教師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與正方形中邊與角的相關知識,為新課知識講授做好鋪墊。之后,教師創設小螞蟻按照長方形路線爬行的情境,引入本節課中長方形周長計算這一課題,讓學生快速求出爬行路線的總長。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長方形周長的求解方法和計算公式,讓學生初步體驗數學建模過程。為了降低學生對數學建模的理解難度,教師可將兩只手的拇指與食指伸展成直角,讓一只手的食指指尖與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對接,形成長方形,幫助學生將抽象的計算公式轉化為形象的手勢變換,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總結出周長公式。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建模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對知識從形象感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教師要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數學教學中,以合理劃分合作小組為前提,要求小組成員團結合作、共同討論解決問題,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校園綠地面積》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化對相關面積計算的理解。教師先讓學生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出示教材中的問題。教師提示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所需具備的前提條件,即需要收集哪些數據?收集數據的方法有哪些?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按照導學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要自主安排組員分工,包括測量人、記錄人、計算人、數據核實人,讓學習小組進行實地測量,并將數據填寫到統計表中,求出校園綠地面積。最后,讓學生談談小組合作學習的體會。
因此,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數學教學中,能夠調動起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團結合作精神、科學探究態度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合理設置問題是明確學生學習方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可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專注于數學問題的解決。
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由于這部分教學內容較為簡單,所以教師可采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層層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圖之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三個城市的最低氣溫分別是多少攝氏度?你是怎么看的?”“你是怎樣在溫度計上讀取溫度值的?將這三個溫度寫下來。”“思考一下+20℃與-20℃分別表示什么含義?”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明白三亞的溫度用正數表示,哈爾濱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在此之后,教師再引入0℃,讓學生分析+20℃、-20℃與0℃的數值大小關系。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思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掌握知識的實踐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學情出發,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