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張曉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主要使用的教學模式之一,使用該種教學模式開展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其思維能力,并間接降低教學難度,該種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是以人本主義理論為依據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身體的各項機能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并且,此階段的學生思維依賴性比較強,所以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將新舊知識進行結合,引導學生自行分析出教學重點,并對其進行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長方體”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先為學生出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要求其說出圖形的名稱以及特性,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長方體的模型,并要求學生將其與長方形進行比對,說出兩者間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
問題是推動學生進步的前提。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倘若學生無法提出問題,就不能證明其已經完全掌握了已學知識。所以,當教師出示了教學課題之后,還應該使用“大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降低教學難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該種問題的形式以及來源較為自由,可以是教師自身提出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分析出的問題,甚至可以是教材中已經存在的問題。當教師設定好導學問題之后,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目的,進而能夠自主地對其進行分析。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乘除運算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問學生:“能不能用加減法進行替換?”以此問題作為導入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確立問題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其開展分析。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觀察與分析,嘗試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該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分組,并共同對問題進行分析,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再者,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簡單的教學目標,并要求學生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教學難度,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但是在此處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在實施該種教學模式時,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給學生。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的引導方式幫助其進行分析,以此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當學生依靠教師的幫助分析出問題的答案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簡單回答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將學生進行重新分組:將答案不同的學生分成一組。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交流,與組內成員分享自己的分析思路以及分析方式,判斷分析結果的正誤。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幫助教師降低教學壓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能力。同時,在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的時候,學生自身的合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
當學生完成交流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結果匯報,在此過程中,其他的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但是此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告知其他學生要在匯報學生講解結束之后再提出自己的問題,以此表達對匯報學生的尊重,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質疑與提問,提問學生能夠間接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而解答問題的學生能夠提升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共同發展。
在一堂完整的數學教學中,除了需要教師過硬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素養外,還需要一段完整的課堂總結,但是這段總結的主體并不是教師,而是學生。通過對課堂進行歸納總結,學生能夠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回顧教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此外,在回顧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在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其思維能力較弱,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設計大問題,倘若問題難度較大,學生就會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會失去學習信心,但是倘若問題較為簡單,學生無法對其產生興趣。
在整體導學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評價。首先,教師應該進行整體評價,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并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互相評價,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促進自身發展。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當今時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該對現實進行分析,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將學生的興趣放在首要位置。教師還應該合理地運用問題導入的教學方式開展數學教學,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學生興趣,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其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