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俊德實驗學校 白 佳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要注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把實踐活動放在數學教學的首位。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主動探究,發現并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小學生的數學意識,提升學生的能力。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有效地開展。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要側重應用,內容切入點要小,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選取活動的形式,有利于學生動手操作。這要求教師選取教學實踐內容時要合理,選取恰當的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誘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改變以前的學習模式。如在教一年級“認識圖形”時,教師以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為題材設計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感知、認知中,通過分析、探究去解決生活中一系列的問題。上課伊始,讓學生進行初步感知,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類活動,最后教師拿出學生常玩的積木進行摸、滾、說等活動,擺圖形,強化對圖形的認識。在學生動手參與中,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發展其能力,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知識可以運用在生活中,數學知識服務于我們的生活,社會生活中孕育著數學的知識與理論。
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出發點。小學教師應把數學教材、社會生活、小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尋數學知識的印跡,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教材中的一些數學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從而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形成數學意識,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領悟生活,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內涵,領悟數學知識的真諦。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單獨學習數學知識、理論的過程,而是在小學生已有的生活技能、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應分為三部分:要根據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找出要探究的內容;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方法引導學生探索、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引導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評價、反思。因此,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中體驗、感知數學基礎知識;在分析、思考、活動中運用數學知識;最后對活動進行反思。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能脫離數學教材內容開展,要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數學、理解數學知識、領悟數學價值、樹立數學意識,促進學生提升能力。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要與數學教材、教學活動進行整合,活動為所學的數學知識內容服務,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縱觀小學數學教材文本,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影射于:低年級一些數字的認識及簡單的運算;對物體進行基本的測量;對時間概念的認知;對平面物體及簡單的幾何圖形的感知。所有這些知識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用數學知識理解、闡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解決生活問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探究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活動不同,它注重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實踐中發展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數學思維方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有數學意識、數學精神。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模式主要是探究性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數學實踐活動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并解決問題;匯報結論,拓展視野;及時評價、反思,掌握知識。
教師要做好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準備工作,激發學生學習意識與主動性。部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知所云,老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機,改變學生聽、教師講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活動中樂于動手,積極參與,指導學生在活動如何做。教師根據探究的主題、內容,組織學生分組研究,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加感情,在合作中增加班集體的凝聚力,在交流中汲取知識,在合作中創新。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數學實踐活動的靈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可以自主活動、學習,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究、學習。小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主動去探究問題。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數學思想,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突顯自己的個性,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
總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要組織學生在合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引導學生在實踐交流中創新,在探究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認知。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小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理解得更深入、透徹、全面,并且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知識得到整合,智慧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