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城實驗小學 宋小軍
閱讀理解不僅僅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數學教學也同樣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數學教學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它是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只有學生具備了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他們才能在審清題目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正確解答。在數學中不僅僅有數學運算,還有空間關系和邏輯思維的問題,而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前提。
在數學閱讀教學時,我們提倡讀做結合、讀練結合,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一過程既是知識的復現,又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把呆板的數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能,提高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且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課堂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數學材料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對于閱讀教材中的概念、性質,應當先理解再記憶;對于閱讀教材中的術語,先閱讀,弄清題干中的條件和問題,把數學中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寫出條件、問題,畫出圖形,然后再看教材中給出的解析過程,弄清每一步的依據,最后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閱讀教材中的公式,應當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公式的特征、公式的各種變形等。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時,要提出針對性的具體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去閱讀,帶著問題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對于閱讀習題上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疑問、自己的觀點,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幫助。
再次,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和我們在課本上已經學過的內容聯系起來,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比較,比較是否做過同類習題,是否有熟悉的方法,從而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發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數學課中應該重視閱讀理解教學。從過程看,數學閱讀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三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學生都可能面臨困難,我們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包括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適當的元認知訓練等。
首先,在螢火蟲書柜中或教室里的書柜擺放有關數學書籍,營造閱讀氛圍。如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一些數學家和數學專著的介紹、數學趣味故事、數學小知識等材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有很多值得閱讀的東西,領悟數學的文化內涵和實際意義,認識進行數學閱讀的價值并體驗其快樂。接著,我們借助身邊的閱讀材料,如《練習與測試》中經常會有“讀一讀”資料,這是對學習的一個有針對性的補充,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數學。平時就要做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小學生。同時,《小數報》也是大力推廣的閱讀資料。我們通過對《小數報》各個板塊深讀后,簡單設計了《閱讀單》,對《小數報》有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和了解新事物的渠道,學生的收獲也頗多。我們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參資料,如《鼎尖教案》中數學故事等學習資料,進行適當的拓展閱讀。這樣就不僅僅是做《挑戰自我》《練習與測試》中的練習題,而且利用好其他版塊,拓展學生的數學閱讀知識面。學以致用,這是學習的利益最大化。
現代教學提倡“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更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不僅僅是讀的過程,而且是動口、動手、動腦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通過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透徹理解題目的意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解題中往往透過已知條件之間的某種內在關系可挖掘出解題所必需的另一些條件,而這些條件的獲得又往往對解題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通過閱讀尋找數學問題中已知條件的某種屬性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可以發現正確解題方法。
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語意轉換頻繁,通常是文字語言、數學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交融。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領會,而實現領會目的的行為之一就是“內部言語轉化”,即把閱讀交流內容轉化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圖形信息的獲取,建立適當的代數模型,不少函數問題以圖形的形式出現,圖形中包含豐富的代數知識,仔細觀察圖形、圖象,把握圖形的特點,找出圖形中的信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根據閱讀材料的信息進行語言轉化,這是閱讀理解的關鍵,也是解題的關鍵。
反思不同解法,解決困惑。在審題過程中,對隱含條件的發現和覺察往往是不易的,若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解題后的反思過程中進行深入細致的檢查與分析,則不但能從側面發掘隱含條件,而且對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沉著穩定的心理素質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數學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深度,增加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陌生領域施展才華,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重視數學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以真正達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