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吳江中學 張學琴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導入不僅能活躍課堂,激發興趣,營造良好的氛圍,還能調動思維,深化理解,培養探究能力。高中數學重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果在教學初就能靈活導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思考,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導入呢?本文就圍繞這一問題,結合實際探究直接導入、懸念導入以及生動導入的具體運用。
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直接導入是常見的一種。所謂“直接導入”,就是在教學初采取簡潔明了的敘述與設問方法,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實現有效過渡,幫助其融入課堂。這一方法的運用需要情景化問題的支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舊知、經驗結合,整合成形象化的內容,以此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的內容時,鑒于這是高中數學的重點,而且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為了給其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就設計了生動豐富的語言直接引導。上課鈴聲響后,我徑直走進教室,沒有多說一句,環顧一周,學生已經坐定,我開始導入:“邊角角邊詳細算,弧長面積費周旋。”學生一愣,覺得很有意思,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我接著說:“三角之形奧妙多,了解熟知逾千年,古人觀塔又看山,量天度海亦非難,勾三股四九章法,還有函數正余弦。”雖然學生不了解我的意圖,但其抓住關鍵詞“正余弦”,知道了學習的內容,并對接下來的安排充滿了期待。這時我便趁熱打鐵,直接引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歷史悠久的三角函數。”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的幾句就是有關三角函數的歷史,不禁覺得有趣。這樣一來,我便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活其思維,讓其全情投入,跟隨引導積極探究,開始嶄新的學習之旅。
又如在講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內容時,我借助實物引導,直觀形象,效果很不錯。鑒于是空間層面的學習內容,學生接觸得比較少,缺乏相關的認知經驗,為了促進其認知,我就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在講臺上出示一個水杯,讓學生觀察、想象,畫出水杯的形狀,看誰畫得最像,最符合實物。這樣就能借助繪畫情境的創設快速吸引學生,讓其主動參與活動,積極發散思維,盡力完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在實踐繪畫部分要強調“簡圖”“直觀圖”,避免導入走進誤區,顧此失彼,影響正常教學。
直接導入的方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運用十分普遍,開門見山,簡潔明了,不僅能將新知識迅速呈現在學生面前,喚醒其思維,快速融入教學中,還緊扣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探索,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相比于初中,高中數學內容多,涉及廣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抓住這一點可以利用其復雜性設計懸念,以此作為導入,牢牢吸引學生,充分激發其興趣,促使其探知欲望的產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懸念的源頭,要想學生心生疑惑,就要精心設置問題,借助趣味情境的創設,增強其學習欲望。
具體設計時,要關注懸念的“成分”,即情境的內容,為了確保導入效果,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既要緊扣教學重點,具備一定難度,激起學生的挑戰欲,又要注重趣味,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動力探索。例如在講到余弦定理的內容時,我就巧設懸念引導學生:“之前,我們學習直角三角形,知道其三邊滿足勾股定理,即那么如果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三邊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對此,學生很感興趣,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了猜想:直角三角形三邊滿足的關系,那么銳角三角形三邊是否滿足的關系呢?鈍角三角形三邊是否滿足的關系呢?由此,學生的注意力就被“三邊關系”的懸念成功吸引,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這時我就自然引入余弦定理的推證,順利開啟教學。運用這一方法時,要充分結合教材,緊扣重難點巧妙設疑,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嘗試突破,從更新穎的角度設問,注意問題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結合舊知,讓其能“上下求索”,具備解決困惑的能力,由此便能發揮導入作用,促進新舊知識的過渡。
又如在教學簡單隨機抽樣的內容時,我就結合生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質監部門要對紅星公司的一批餅干進行質量檢測,看其是否使用了違禁添加劑。面對大批量的餅干,他們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質檢工作,你覺得他們使用了什么方法?”對此,學生思考猜測,第一個學生回答:“一個個檢測,每個打開。”還沒有說完就引來一陣哄笑。第二個學生回答:“每一箱拿出一包來檢測。”這一回答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認可,我乘勝追擊:“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隨即反應:“其實不需要每一箱拆開,可以取其中一部分檢測。”由此,便引出了“隨機抽樣”的概念,順利進入新課學習。可見,只要問題得當,給學生提供思考的平臺,他們就能充分運用,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數學是高中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很多學生碰到數學就頭痛,意識深處認為其晦澀難懂,十分艱深,毫無趣味可言。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就要注重導入設計,嘗試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適當增加生活元素,為學生營造熟悉的氛圍,激發其參與興趣,使其在學習初就對新知識有直觀、感性的認知,進而樂于參與。
具體設計時,如何才能生動導入?這就需要我們靈活導入,將無趣的導入語“包裝”成有趣的教學活動,將要點融入其中,使得抽象、生硬的數學知識變得柔和,以此提高學習趣味。例如在講解指數內容時,我就設計了一個相關的小游戲,在教學初帶領學生一起玩。首先,讓其拿出一張紙,對折一次,將紙分成兩半,然后讓其按照我的要求繼續操作,并即時回答問題。在第一次對折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對折一次,然后提問:“這時紙分為了幾塊?”學生回答:“4塊。”于是,我讓其再對折,反復幾次,讓其在實踐操作中體會游戲與新課的聯系,抓住兩者共通點進入新知探索。這樣一來,有了游戲活動的鋪墊,學生就能快速融入指數的學習中,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思考。
又如在教學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第三課時時,鑒于學生已經了解并掌握了相關方法,我就設計競賽活動,以此創設練習情境作為導入,給學生提供練習平臺,有效鞏固。首先,我明確要求:同桌互相比賽,用時少者獲勝,不僅要說出正確答案,還要說清做法。這時,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就呈現題目:
1.tan1140°的值是多少?
2.如果sinαcosα<0,那么α的值在第幾象限?
3.如果cosβ<0,且sin2β>0,那么β可能在第幾象限?
通過競賽活動,不僅成功導入教學,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及時鞏固練習,還充分激發其興趣,促進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由此,學生在生動的導入中就收獲了愉悅的學習體驗,并及時查漏補缺,彌補學習短板,無形中促進了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導入的優化是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興趣,喚醒其思維,幫助其融入課堂,還能發揮其能動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實現學科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導入時要緊扣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適應,切實提高方法的靈活性,為學生搭建良好平臺,讓其盡情發揮,充分展現數學能力。
[1]王軍強.巧用導入打造趣味高效高中數學課堂[J].科技創新導報,2015(04).
[2]王小平.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方法和原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3).
[3]揭可厚.多樣導入,激活高中數學教學[J].數理化接替研究,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