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虹
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如朝霞般燦爛的童年,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活潑、無憂無慮,在每間教室里面,都會有一些孤獨退縮的孩子,將自己隱藏在角落里。快樂的陽光很難照到他們的身上,長期累積的心理陰影讓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等一系列認識出現(xiàn)了偏差,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其實在他們孤獨退縮的背后,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關注這些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當務之急。
一、基本情況
小P是個父母雙全的孤兒。周歲時,父母離婚。以后,母親再婚,父親出走,撇下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靠社會的救濟來生活和學習。苦難的童年,沒有養(yǎng)成他懂事、堅強的性格,相反,造成了他強烈的自卑、孤獨感。他不敢大聲說話,眼神躲躲閃閃,似乎總想把自己隱藏起來。他不會交往,不會學習、不會思考,、不會作業(yè),成績也幾乎全是個位數(shù)。他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教室里,或者漠然地看著同伴們在玩耍,或者自己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哪怕他周圍的同學笑得非常熱鬧,似乎也和他沒有關系。他是一個老實得近乎木訥的孩子,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面對這樣一個暮氣沉沉、自暴自棄的男孩,我仿佛看到了他沒有希望的將來。我決定盡我的能力,用我的愛來喚醒他那麻木的心靈,激起他對生活的希望,從而去熱情地擁抱生活,這樣,或許他還有將來。
二、分析診斷
1、這樣的一個學生,生活在父母離婚、出走、家庭極度貧困的陰影里,習慣于別人居高臨下的施舍,認為自己是個多余的人,處處都不如別人。學業(yè)的艱難更加深了他的這種自卑感。因此首要的問題是讓他逐步建立自信心,讓他能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尊嚴,找到自己在人生坐標中的準確定位。
2、心病還須心藥醫(yī)。要打開他的心結(jié),把他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孤獨、自卑的感覺去掉,最好的方法是進入他的心靈,分享他的喜怒哀樂,聆聽他的苦惱、幸福,并給予他恰當?shù)闹笇В@樣,才能改變他的精神面貌,點燃他的希望之火,讓他在在努力的拼搏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三、采取措施
1.做慈母——關心他的衣食冷暖
愛是一種品德,愛是一種溫馨,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獻上一顆母親似的愛心,真心實意地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使他們從心理上感到親切、溫暖、貼心,這樣,他們就會向著教師期望的方向變化。
小P初次見到我,既害怕又緊張。問他話,緊張得語無倫次。于是,接下來的幾周,我盡量地多與他交流。告訴他:你雖然家境貧寒,成績不理想,但老師發(fā)現(xiàn)你身上有誠實這個人生最大的財富!并疼愛地問這問那,了解他的興趣愛好,知識范圍,生活習慣等。我拉家常似地隨時給他講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教給他一些生活的常識,告訴他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也鼓勵他談對老師、學校、同學的看法,談對的,我就真心地贊同、鼓勵;看法有分歧,我就象朋友一樣與他友好地爭論一番。我還在班上組織愛心主題活動,讓同學們在生活上、學習上予以熱忱幫助。漸漸地,感情融洽了,心靈溝通了。自然的啟發(fā)和引導,他心田深處那顆進取的種子也開始萌芽。慈母似的關心、愛護,讓小P活潑了、合群了,他不再做一個旁觀者了。他融入了這個集體!
2.做摯友——分享他的喜怒哀樂
成長有成長的煩惱,為學習,為生活,為朋友,為家庭,甚至為一件小物品、某人一句話等等,都會出現(xiàn)困惑,甚至困擾。沒人與他分享喜怒哀樂是小P最大的痛苦。父母的無情拋棄讓他對這個社會有了厭惡和不信任感。因此,他就把自我封閉了起來。長此以往,造成了性格的壓抑和深深的自卑。在一次作文中,他竟然用“那個女人”來稱呼自己的母親。看到這個字眼,我寒心了:一個對母親懷有如此仇恨的人,怎么讓他去愛生活?我決心以此為契機來走進他的心靈。我找他談話:父母的離異有他們的苦衷,雖然他們讓你嘗盡辛酸,但這不是他們的本意。多一份寬容,世界就會多一份美麗。應該感謝母親,是她讓你看到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并設法聯(lián)系到他母親,讓他們見上了一面。慢慢地,他的心結(jié)似乎打開了。雖然在作文中還能看到他埋怨母親的字眼,但不再有恨了。這之后,他也愿意把他的煩惱和憂愁告訴我,我也適時地給他正確的引導。這種真誠的關注使他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腰板挺直了,眼睛有神了,青春的朝氣有回到了他的身上。他重新活在真實的自我里。
3.做良師——喚醒他的自尊自信
長期以來,家庭的變故、生活的貧困早已使他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再加上成績差,他自暴自棄,不再為未來而努力。而自信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內(nèi)在動力。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才會對生活就會充滿希望。那么,對于他這個平時謹小慎微的人來說,如何才能喚起他的自信心呢?我首先做的是讓他感覺自己存在的價值。于是我就盡可能地把班級的一些事交給他,而且適當夸大事情的難度,讓他在獨自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例如,我把教室門的鑰匙交給他,讓他在每天開門關門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并且,抓住機會適時表揚,從而促其增強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每次他學習上有點進步,或按時完成作業(yè),或大膽回答老師問題,都不失時機地在班內(nèi)表揚他,同時,還為他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安排一個活潑、開朗的同學做他的同學,當他有困難的時候,同學能熱情地幫助他,讓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幫助他樹立自信。慢慢地,笑容爬到了他臉上,他能抬起頭來走路了。
“不行”“不會”“不能”慢慢地從他嘴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師,我來試試”“讓我來”,看著他躍躍欲試的樣子,我相信:有了自信,就有了希望。
四、效果反思
小P活潑開朗起來了,能主動幫奶奶分擔家務了,課間能聽到他的笑聲了,課堂上捕捉到他思維火花的閃現(xiàn)了,生活中能看到他為班級積極奔走的身影了,嘴里有了“媽媽”這個詞語——我驚喜地聽到了花開的聲音,聞到了遲開的花瓣散發(fā)的特殊芳香。
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掏出真情,找到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我們就能放飛心中的希望,讓每一朵花瓣都能在花開的季節(jié)里,綻放出青春的美麗!美德在手心傳遞!美德放在心里那是內(nèi)秀,美德放在嘴上那是口號,美德放在手上,那是愛的傳遞,人人都感受得到的溫暖。我想讓我班的孩子們感受到關愛,也學會付出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