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仙
摘要:場館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學習內容,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本文中,筆者通過查閱文獻、探究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巧妙利用場館科技設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促使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場館科技設施;探究學習;場館之事
就場館學習方式來講,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獨立的發展的個體,他們的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先前學習經驗與所處環境的不同會影響學習者對相同知識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會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研究認為課外探究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課外知識的增長,提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對學生的學校學習起到輔助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場館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探究過程給予相應的指導,提高學生合作探究找到問題答案過程中的參與度。
1 巧用場館科技設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目前,場館學習主要是觀察學習和聽聽解說學習為主。由于一些場館中沒有相關科技新媒體設施提供給學生學習,所以學生很少對場館學習內容進行相關的科學探究學習。為了提高學生場館探究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科技知識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科技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學生科學學習動機。其次,教師應該積極利用科技場館的實驗室,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帶領學生進入到場館中,自己選擇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步驟,然后親自動手進行科學實驗,在對實驗結果不斷地檢驗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生可以在科技館中進行風力發電的科學實驗,探究相關風力發電知識和水力發電的不同之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學習結果進行相關分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科技知識,掌握科技知識的規律,通過撰寫研究報告來評價學生的場館學習效果。教師調動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應該要理論聯系實際,統過精心的提問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科學學習的思考,激發學生的科學求知欲。在場館科技知識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直觀理解,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交流和溝通,増強學生的場館學習興趣。
2 妙用場館科技設施,給予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
從目前場館學習效果來看,學生的理性認識相對來說較弱,因此在實踐中需要創設學習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促進學生對場館知識理解。運用大量的課外校外科技知識拓展學習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校課堂教學氣氛,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科學知識探究能力,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在教師培養學生場館探究學習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跟相關場館內的實物展品進行有效的互動,在科技場館中能夠讓學生積極的進行科學實驗,幫助學生對場館知識學習的理解,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教師在場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的開展探究性操作學習活動,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學生博物館雕版印刷知識的學習。首先,讓學生在博物館中了解雕版印刷術的歷史發展,觀察博物館中的雕版印刷展品;然后,在博物館互動展示廳觀察博物館教育人員現場演示造紙、印刷、裝訂等制作過程。在觀察學習過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不同小組負責不同的制作流程;最后,共同完成雕版印刷作品。在動手制作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真實想法以及疑惑,通過不斷的動手操作實踐,體會古代雕版印刷工作者的辛苦,提高學生對博物館雕版印刷知識的理性認識水平。
3 利用場館科技設施,幫助學生學會、探究場館知識
學校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結合自己教育經驗,確定學生課程知識學習的重難點,導致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場館學習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在場館探究學習中,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擁有充分場館學習時間,給予學生場館學習自主選擇學習主題的權利;其次,關注學生的場館學習中的相互交流與討論,把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集中起來,形成相關的學習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場館環境中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對他們探究的問題進行反復的論證和說明,幫助學生確定場館探究學習的方向。由于場館學習的內容較為豐富,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展示展品時,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而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參觀學習中能夠的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實驗,并且利用學習單來觀察記錄,通過實際操作,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展品的理解,還有利于學生挖掘展品的原理,消除先前的錯誤認識,從而建構起新的科學認識,找到問題的答案,并結合問題答案提出下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尋找資料和信息來對其進行論證,反饋和補充先前的問題答案,完善認知。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場館學習內容,開展新的場館研究學習活動,讓學生不斷地獲取知識。但是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處于指導、提供解決問題有關線索的位置,幫助學生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教育者與研究人員關注學生學習問題時,不僅探討了學生的學校課堂學習,還研究了包括發生在家庭環境、場館(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網絡、社區等社會環境中的學習。其中場館學習屬于非正式學習方式中的一種,主要是指學習者在具有科技文化藝術等知識的各類場館或者是公眾教育場所中的學習。但場館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學習內容,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雯.科技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4):247.
[2]王樂,涂艷國.場館教育引論[J].教育研究.2015(04):26-32.
[3]孟紅娟,鄭旭東.場館學習中的參觀者研究:進展與挑戰[J].現代教育技術.2015(04):5-11.
[4]鄭旭東,李志茹.新興信息技術在場館學習中的創新應用:現狀、趨勢與挑戰[J].現代教育技術.2015(06):5-11.
[5]湯才梅.場館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發[D].上海師范大學.2015
[6]伍新春,曾箏,謝娟,康長運.場館科學學習:本質特征與影響因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13-19.
注: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綜合實踐基地主題場館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研究》,編號:SGH17B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