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課程的整合”正成為我國語文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視點。信息技術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閱讀、寫作、口才、研究性學習等語文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革命。本文通過對網絡環境下《中國建筑的特征》課例的實踐,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探討基于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認識。
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其關鍵性、現實性在于教師,如果教師對信息技術一竅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學與信息技術就無從整合,所以,要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使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更新自我知識體系,熟練使用信息技術,使自身知識與社會發展同步。將教學手段、教學觀念、教學策略都融進信息技術里,做一個有時代精神的教師,這也是優化語文教學過程的重點,因為一個新型的站在時代尖端的教師,更能吸引住學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質去熏陶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文以高中語文《中國建筑的特征》的教學實踐為例,結合網絡化教學理論和傳統課堂教學體驗,就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作一粗淺的探討。
一、利用網絡拓寬信息渠道,豐富教學資料來源
在設計《中國建筑的特征》的教學時,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作為資料庫平臺的功能。課堂上,在學生閱讀了文本后,要求他們根據作者的說明繪出中國建筑的大致的圖形,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資料是有限的,而學生本身關于建筑的知識經驗也十分有限。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提供了一些有關建筑網站如中國建筑網(http://www.jianzhuw.com)、建筑大全網(http://www.jzdqw.com)、世界經典建筑大全(http://xibbs.soufun.com)等等,引導學生上網進行深入地查詢;還讓他們瀏覽學校自行設計的《中國古代建筑》虛擬網站。《中國古代建筑》融科學性、人文性于文性于一體,它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同時又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充分的拓展。學生能從中找到所需的素材來進行充滿個性的創作。正是由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料豐富起來。
二、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的網絡環境,優化學生的認知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認知工具功能,使學生能夠借助信息技術,通過積極參與,獲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維、想象,引導分析、抽象、綜合,促使理解、內化、轉化,產生意義建構,從而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認知方式大大改善。
通過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創作電子作品,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以《中國建筑的特征》“活動與探究部分”為例,我們引導學生都將所收集的信息制成演示文稿,可以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頁面),也可以是復雜的(內容豐富、有多項鏈接),然后組織信息技能強的同學制作《青瓦。紅墻。浮雕》網站。根據演示文稿與學生網站提供的信息,同學們制作了中國建筑的考察報告;每篇作品也均制成簡單的小報在網上“發表”。這些電子作品的制作既滿足了學生自我實現的愿望又完成了語文學習分析、抽象、綜合,理解、內化、轉化的任務。
三、運用網絡改善師生交流環境
利用網絡教室內聯網的優勢,通過資源共享互相調用來達到師生、生生互相交流的目的。例如:在《中國建筑的特征》拓展部分教學時,要求學生寫農村建筑的小考察有的考察報告,學生完成的習作發布在網絡上,教師引導學生讀同學的文章,幫著同學把有問題的地方進行修改。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體和顏色加以區別或引起作者注意。教師再利用多媒體的轉換手段將學生中典型文章提供給學生,讓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對同一個問題,師生共同參與評議、修改,共同鑒賞佳作。經過示范性評改后的自我完善,教師又可以引導學生調用伙伴的作品進行欣賞、評價;接著,教師指名學生獨立表述評改意見,同時進行又一次轉播。網絡的即時交流優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作文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過網絡平臺實施個別化教學
在教學《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時。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學生面對電子課本既可以戴上耳機,邊看圖,邊聽錄音閱讀課文;也可以點擊某個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通過“小助手”的提示來解決問題;或者自由地點擊有關建筑的網站,利用網上資源了解建筑的特性;學生既可以通過課件及時獲取反饋和幫助信息,也可以隨時通過局域網控制系統進行提問和發言,與師生進行交流……總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權在學生手中,學生不必按某個固定的順序來學習,而是根據自身的需要來自主安排學習的速度、順序和難易程度。另外,由于學生的學習進程是自己確定的,練習層次也是自己選擇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積極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沒有一絲一毫的心理負擔,內心充滿了自信。在學習中,他們真正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旨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優勢,以信息技術為工具,以網絡為資源,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信息技術教育必然走向與課程整合的階段。信息技術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閱讀、寫作、口才、研究性學習等語文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的整合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