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嫚嫚 陳愷 侯艷 楊冰 洪麗君


摘要:新型城鎮化推進,國內掀起新一輪PPP模式熱潮,PPP項目風險因素眾多,政府、社會資本、咨詢單位及金融機構等一直探索有效PPP項目合同風險評價及管理。本文在分析我國地鐵PPP項目發展現狀及問題基礎上,基于文獻及案例基礎上設計地鐵PPP項目合同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綜合評價法(FCE)結合,構建地鐵PPP項目合同風險評價模型,以期能夠針對性解決地鐵PPP項目合同風險管理,并對一般PPP項目合同風險管理起到一定補充完善作用。
關鍵詞:地鐵PPP項目;合同風險評價;模糊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1.背景
地鐵項目采用PPP模式克服了傳統融資模式下公共部門的資金短缺、風險大、管理效率低等缺陷,同時也拓寬了私人部門融資渠道并使其獲得了一定收益,實現了公私雙方合作共贏局面。2016年全國PPP信息平臺項目庫的正式啟動促進了PPP項目信息管理及交易對接。PPP項目庫中城軌項目已50多個,按照投資額來看,未來幾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PPP項目投資額將實現穩步上漲的趨勢,預計將由2017年的5083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072億元[1]。合同風險管理對地鐵PPP項目目標實現至關重要,公私雙方都有必要對PPP項目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的識別、評價、應對。所以使PPP項目順利展開,則必須加強PPP項目的風險管理。
2.地鐵PPP項目風險指標識別
對于PPP 項目風險識別研究,國內外學者主要采用文獻總結、案例分析及問卷調查方法,其中大部分研究采用 Li B.調查表[2-4]。對于合同風險,Mohamed Chohra(2011)從風險分析矩陣出發,認為PPP項目風險管理最為行之有效的是合同風險管理,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應在各階段共同參與風險管理,并平衡分擔風險。Martin Loosemore(2007)從PPP項目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圍繞自然環境、法律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項目環境角度對風險進行識別評價[3]。本文通過文獻回顧及北京地鐵4號線、深圳地鐵4號線、深圳地鐵5號線、杭州地鐵1號線等失敗地鐵PPP項目案例分析基礎上,根據地鐵PPP項目特點得到徐州市地鐵1號線風險指標體系,見表3-1,共識別30個主要風險,其中政府方識別風險有11個,社會資本方19個。
3.地鐵PPP項目風險評價
3.1指標權重的計算
對于指標權重設置,本文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將層次分析法與模糊集結合,有效彌補人判斷的模糊性,克服層次分析法一致性檢驗,轉化成一致性模糊判斷矩陣。FAHP計算包括優先關系矩陣確定,并進行模糊一致矩陣的計算,從而確定PPP項目風險指標綜合權重,如公式(1)所示。
(1)
其中, 表示k層的風險指標相比k-1層風險指標的權重,β為風險指標層相比目標評價層的綜合權重。
3.2模糊綜合評價
本文對于風險最終評價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為:
Z=R*O
(2)
=(Z1,Z2,L,ZP)
其中,Oij為評價指標對應評價等級模糊子集的隸屬度,i=1,2,...,n,j=1,2,...,p。
Z為模糊綜合評價結果,表示風險權重向量R與模糊關系矩陣O合成的向量。
3.3風險指標評價結果
在構建指標評價體系后,本文于2017年5月9日基于德爾菲調研法,在問卷星上采用專家問卷調查法對地鐵PPP項目合同風險指標進行評價。被調查者皆為政府官員、項目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等地鐵PPP項目從業人員。其中共發送65份問卷,回收5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8.46%。對于問卷數據的有效性控制,本文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結果穩定性一致性進行數據分析。經計算,本次問卷中α系數分別為:0.978和0.963,故該文的問卷調查具有較好的可信度。
根據李克特(Likert)分量表,問卷調查將地鐵PPP項目合同風險分為5個等級,即:特別重要影響(5分)、較為重要影響(4分)、一般影響(3分)、較小影響(2分)、基本沒有影響(1分)。根據各個風險指標權重,設置綜合評價集。邀請風險管理專家對各個風險指標進行評價,得出各個風險指標評判隸屬矩陣。最后進行綜合評價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分別得出政府方、社會資本方風險指數。設定判斷集O中各個元素具體數值:O1=1(高),O2=0.8(較高),O3=0.55(中等),O4=0.3(較低),O5=0.1(低)。Z=R*O (見表3-2、表3-3)
政府方及社會資本方合同風險評價分別為0.60、0.61,皆低于0.8,高于0.55。說明該項目風險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社會資本方風險稍高于政府方風險,風險分配評價合理。
4.結論
從政府方風險及社會資本方風險評價表中發現政府的信用及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地鐵PPP項目應用處于大力推廣階段,基于地鐵PPP項目兼顧準基礎設施和廣泛社會效益特性,對于社會資本方而言具有較高風險。為促進地鐵PPP項目在我國發展,政府方應進行廣泛引導,制定激勵性政策,完善市場機制,為其提供基礎。此外,對于社會資本方的風險來源主要集中在運營階段,在地鐵PPP項目運營過程中社會資本方為實現經濟效益往往采用一些新手段和新技術,因此地鐵PPP項目的運營較普通基礎設施或項目難度有所增加。同時在運營階段我國社會資本方或運營單位等缺乏PPP項目運營的經驗,因此運營單位針對運營應系統培訓,降低由于經驗匱乏或市場競爭引發的運營風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PPP項目庫
[2]Li Bing,Akintoye A,Edwards P J,Hardcastle C.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PPP/PFI projects in the UK construction industry[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5(6):459-471.
[3]Ng A,Martin Loosemore.Risk Allocation i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7,25(01):66-76.
[4]林媛,李南.PPP項目的風險分擔模型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1,09(1):23-27.
[5]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國PPP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9(5):107-113.
[6]溫來成,孟巍.PPP項目合同管理及其財政風險監管政策研究[J].財政監督,2016(15):5-8.
[7]周群.高速公路PPP項目投資方風險評價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6(2):223-226.
[8]嚴立艦.PPP合同風險識別和分配[J].工程管理學報,2009,23(3):271-274
[9]霍麗偉.PPP 項目的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10
[10]金菊良,魏一鳴,丁晶.基于改進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J].水利學報,2004,35(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