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靜 紀潞

近年來,蘭州市立足“絲路經濟帶重要經濟增長極”的定位,依托區位與交通優勢,堅持以人文交流為基礎和紐帶,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全方位打造文化交流、傳承、創新的平臺與渠道,廣泛開展與絲路沿線國家地區及城市間的友好往來、務實合作。此外,蘭州市充分打造國際品牌賽事,例如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已經成為國際金標賽事,是蘭州市獲得的首張國際城市名片。此項賽事發展了公共外交,搭建起城市外交和國際民間友好交流的平臺,成為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類似國際賽事、會議、展會等活動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為推動蘭州市積極融入絲路經濟帶、擴大對外開放、推進區域合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具體而言,蘭州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文交流的內容主要分為五個板塊,如圖所示:
1、蘭州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文交流活動主要領域概覽
表1顯示,目前蘭州市與絲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內容已不再局限于經貿領域,文化、藝術、衛生、教育、科技、互派訪問學者、青少年友好交流、合辦國際會議、締結友好城市、設立孔子學院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展。活動形式逐年呈現出多樣化、豐富化趨勢。這說明蘭州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正在日益密切。民間企業與社會團體人員依托經貿往來的便利加緊人文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多領域、寬渠道的友好交流活動。交流層次的日趨豐富和不斷提升,為全面推進絲路經濟帶建設夯實了人文基礎,在以文化交流促進經貿等多領域合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2、近年來蘭州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文交流的區域分布
(一)中西亞地區
根據產業契合度和互補性,中西亞國家是我市向西開放和企業“走出去”的優先選擇方向。我市目前在中西亞國家共有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3個,分別是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市、哈薩克斯坦曼格斯套州、吉爾吉斯共和國奧什市。此外,我們還在積極發展與烏茲別克斯坦等其他中西亞國家城市的友好合作關系。我市應當充分搶抓戰略機遇,立足實際情況,通過推進與中西亞國家的產能合作,投資貿易來加強和鞏固人文交流,加強友好往來、宣傳推介、市場推廣以及咨詢服務。通過擴大貿易往來,推進產能與裝備制造合作,推動形成對外貿易新增長點。
(二)歐洲地區
2016年我市與阿爾巴尼亞的費里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協議書》、《中醫藥領域合作協議》。雙方商討了在費里市合作成立中醫中心、開辦岐黃中醫學院,并合作開展中藥種植、加工、出口等問題。費里市擁有豐富的農業、能源、旅游、文化資源,期待今后與蘭州市加強相關領域合作。此外,我市友好城市烏蘭烏德市是布里亞特共和國的首府。布里亞特直接參與了“一帶一路”倡議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的對接合作。我市依托友好城市締結,從經貿合作入手,逐步開展了以官方為主導的人文交流互訪活動。
(三)南亞地區
2016年5月,中國首列南亞公鐵聯運國際貨運“蘭州號”從蘭州鐵路貨運中心出發開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該列車采用鐵路集裝箱,共計43車86個標準箱。貨物品類包括日用百貨、家用電器等多個品類。2017年5月,全國友協正式批復我市與尼泊爾加德滿都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下一步,蘭州市將與加德滿都市探討在保險、銀行、倉儲、貨運、人文等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蘭州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文交流合作存在的問題
3.1 人文交流活動分布國家不均衡
自1982年以來,蘭州市已與15個國際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占甘肅省友好城市數量的26%。同時還與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佛羅里達州坦帕市、日本青森縣八戶市等18個國家的24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關系。2014年4月,蘭州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加入上合組織睦鄰友好委員會,著力構建蘭州市在“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對外友好交往格局,先后與哈薩克斯坦曼格斯套州、吉爾吉斯共和國奧什市、尼泊爾加德滿都市、阿爾巴尼亞馬拉卡特拉市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關系。從蘭州市的友好城市的地域分布來看,覆蓋面不廣泛,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友城較少。
3.2 交流體制:缺乏完善機制,缺乏總體規劃
我市缺乏對人文交流機制的研究與規劃,因此尚未形成整合力來進行人文交流的改革創新。人文交流的總體效果缺乏整體性和多邊性,每個項目活動的質量和規模差異性較大,尚未形成機制化的人文交流活動平臺與文化、旅游及體育資源交流共享機制。我市對外人文交流多限于雙邊交流機制,以國際友好城市為主要平臺進行交往與合作,但還未從機制方面得以強化與保障,也并未起到激勵更多社會民間力量積極參與其中。官方交流與民間交流雙向并行,但未形成上下聯動的局面,每個層面自己拓展交流合作渠道,尚未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局面。
多邊人文交流機制方面,我市缺乏與國家級對外多邊交流機制的充分聯系,較少參與國家層面多邊人文交流活動。例如,在東盟10+1的框架下,我市還未加入常規磋商機制,文化藝術交流年,區域性國際藝術節等活動。
3.3 交流形式:交流項目與內容單一,潛能挖掘不夠
要推動人文交流有效運行和縱深發展,僅靠我市目前的活動項目是無法實現的。目前我市人文交流項目缺乏多樣性與多元性,大部分集中在科教文衛等傳統行業,在地方產業、環境、互聯網、公益事業等方面也應創新開拓具有實質性和建設性交流項目。只有通過多元化的項目向沿線國家介紹蘭州走向世界以及世界走進蘭州的進程,才能實現蘭州與世界的進一步互動。
3.4參與主體:非政府行為體在人文交流中作用有限
從目前我市對外人文交流的狀況來看,“強政府-弱民間”的模式和社會組織體系的缺乏,導致企業之間、社會團體之間、民眾之間開展交流合作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市民群眾、企業以及一些社會性組織對友城活動知曉度和參與度較低,參與友城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我市還未將廣闊的人民大眾轉化為開展對外人文交流所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公共精神和能力的公眾資源,并未將廣大社會公眾有效組織和整合起來共同參與對外人文交流活動。“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目前對蘭州市的歷史文化、旅游景點、風土人情等還缺乏認識和了解,并未把蘭州市當作熱門的旅游地區,僅作為中國西部的中轉站。而蘭州市人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等也很陌生,旅游訪問的積極性不高。積極性不高的背后反映了認識的不足與好奇心未被激發的現狀,因此只有通過機制的建設,平臺的加強與項目的拓展,才能為兩國民間交流打開更多窗口和提供更多務實渠道,為人民之間的友好交流牽線搭橋。
3.5評估體系:缺乏衡量效果的評估體系
一般而言,“人文交流效果的評估主要指向軟實力、影響力、形象、認可度等層面”(1),要精準評估并非易事。但總體而言,逐漸探索研究人文交流的評估框架、體系、指標等都應當被重視并逐漸付諸實踐。當前,我市還缺乏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業民調機構,在人文交流的民意測評等發面還需進一步制定規劃并確保實施。
3.6 經費保障:經費不足、投入有限
目前我市開展與“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的經費來源主要有三種:國家或政府專項撥款、民間企業贊助和銀行借貸。但由于很多人文交流項目的公益性,資金來源往往不充足,渠道較為單一,限制了對外人文交流活動的行動空間、實施范圍和預期效果。積極搭建產業基金合作平臺,致力探索新形勢下投融資的新思路、新模式,創新融資渠道,通過利用資源共享,共謀合作發展,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打造示范樣板,實現合作共贏。
注釋:
方創琳;鮑超;馬海濤;羅奎; 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哈國際合作示范區人文社會交流合作重點與路徑[J],亞太,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