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淳
摘要:經實地調查研究發現,毛南語在本民族地區的使用情況不容樂觀。以平塘縣的卡蒲毛南族鄉中學為例,毛南族語言本應作為該校除國家標準普通話外的主要語言,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這就導致了想要從學校角度出發,將毛南語通過學生這一渠道得以更加有效的傳播變得遙不可及。因此,本文結合了卡蒲毛南族鄉中學在毛南語使用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及探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毛南語;研究現狀;卡蒲中學
一、毛南族文化特色及時代背景
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毛南語。1956年7月經過民族識別,正式確定毛南族為單一民族,稱為“毛難族”,1990年7月27日才正式確認為“毛南族”。
毛南族擁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因居住較集中,毛南語內部基本一致,沒有方言土語差別。同時,在音節結構方面,又保留本語族一定的特征。毛南語構詞的手法多且有特色,在語法中的詞類、詞組、句子成分和語序跟漢語基本一致,特別是同本語族更接近。但受漢族、壯族等兄弟民族影響,會講漢語的人增多,有些混居和散居于城鎮的毛南族,導致本民族地區母語音調已不純正。
二、卡蒲中學實際情況及語言教學現狀
卡蒲毛南族鄉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是全國唯一的卡蒲毛南族鄉。而卡蒲毛南族鄉中學作為全國唯一一所毛南族中學,國家有關部門對該校本民族語言的課程教學及文化傳承十分重視。
就現階段卡蒲毛南族鄉中學使用毛南語的現狀來看,該校毛南族這一少數民族的教師并不能完全正常地使用毛南語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想要將毛南語有效地引進課堂,在教會學生能夠正常使用毛南語交流的同時,還能更好地傳承毛南族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從教師方面還是日常拓展方面都有待提升。
三、措施及方法
鑒于毛南語在本民族地區使用及傳播的現有狀況,卡蒲中學在教學及宣傳等方面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毛南語言進課堂
針對該校毛南族教師無法正常使用毛南語這一現象,學校通過在本民族地區招募能夠正常使用毛南語進行對話交流,并且對毛南族文化有著深厚了解及掌握的毛南族人,開設了毛南語課程,保證每個年級每個班級在每一周都能夠得到至少2--4次的毛南語言學習課。
學校對這一措施的采用,從學習毛南語這個方面而言,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毛南語本有的語言發音,在字、音、語詞結構、句子延伸等方面得到了較為全面的學習。但是,一味地選擇這部分沒有經過師范類專業的毛南族人進行毛南語授課,從課堂教學、課程設計這個方面不難評估課程的質量及學生所獲知識的多少。
綜上所述,學校可以組織當地能夠正常使用毛南語的毛南族人幫助學校教師系統地掌握和學習毛南語及其傳統文化,教師再通過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和課程理論知識為學生開設毛南語課程,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毛南語。
(二)民間文化進校園
為深化校園內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創建具有毛南族文化的特色學校。該校結合了當地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和發展實際,制定了2017年度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工作實施方案。將毛南語言、毛南山歌、毛南民間工藝等內容列入學校教學內容。
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的展開,幫助學生對毛南語的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從而真正地具有自主意識地去學習毛南語。在語言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還傳承了毛南族的傳統文化。
(三)校本教材的研發
根據毛南族本有的語言特色,研發其特有的校本教材。該校在2009年已請相關專家結合毛南族的語言特色,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編寫了校本教材《貴州毛南族(佯黃人)日常用語讀本(試用本)》,該書的內容主要以簡單的發音和較為簡易的句子為主。但是,校本教材應隨時代的發展得到逐步的更新及完善。例如,可以搜集更多民間故事、民情風俗,穿插與本民族有關的彩色圖片,每個章節都應有相關作業的布置等等。
針對卡蒲中學毛南語的授課以及存在的各種問題,學校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毛南語的獨有特色,將毛南語課程打造成該校的重點課程,從而做到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幫助更多毛南族學生掌握本民族語言,學習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真正地做到毛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芳.毛南族禮俗儀式歌的傳播變化和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6.
[2]曾宏華.毛南族民間藝術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J].藝術評鑒,2014,11.
[3]王亞瓊.毛南族原生態傳統體育文化與區域旅游經濟互動發展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3.
[4]姚星娥.淺談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高級中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
[5]孟學華.文化傳承與發展視野下的民族人文抒寫-孟學華《火影石靈·毛南族》讀評[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