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12月2日文章,原題:仍然貧窮還是超級大國?定義中國成為貿易爭端的核心問題 澳大利亞費爾法克斯傳媒的記者最近探訪了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的貧困山區,那里有113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村民夏東橋(音)和妻子剛從田里回來,背著裝滿從冰冷的土地中剛剛挖出來的土豆的籃子。
過去5年,中國已使6850萬人擺脫貧困,但有3000萬農村人口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北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46426元,云南只有14187元。
悉尼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東亞問題主管琳達·雅各布森表示,按照任何正常的定義,中國都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希望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這對中國的外交政策目標和與非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交往非常重要。”雅各布森說道。但她理解白宮的批評者以及任何訪問過北京和上海等中國大城市的人認為“中國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澳大利亞貿易、旅游和投資部長西蒙·伯明翰認為,“盡管中國通過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及經濟成就已使大約8億人擺脫貧困,但人們普遍承認,在許多偏遠地區,仍然存在重大的發展挑戰和生活條件差距。”
伯明翰說,在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的未來討論中,國家如何被分類的問題可能會被提上議事日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問題學者簡·戈利認為,盡管中國城市人口最近超過農村人口,但城鄉收入差距仍然明顯。“中國有609位億萬富翁,而美國有552位。去年阿里巴巴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然而,世界銀行對發達國家的定義是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2056美元。中國低于這一水平,為8690美元。”戈利說道。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所長彼得·德賴斯代爾表示,在加入世貿組織17年后,中國已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顯然必須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國還沒有完全發展到先進國家的程度,盡管主要城市擁有數百萬富人,但仍有數百萬人處于貧困之中。現在中國需要成為全球貿易改革的領導者,盡管中國仍在發展,但它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了。”德賴斯代爾說道。
中國大規模減貧計劃包括將900萬人進行異地搬遷、修建道路和住房等。如今,一條新建道路依魯甸縣新街鎮的山脈蜿蜒而上——在那里,30名婦女一字排開收割洋姜。這些農村婦女每天工作8小時的報酬是70元。▲
(作者柯斯蒂·尼達姆,胡建坤譯)
環球時報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