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星
摘要:增值稅是以商品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的一種流轉稅,稅基廣,涉及面寬,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下調增值稅稅率是國家促進經濟發展實施的一項財政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對經濟生活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增值稅的實施作用出發,分析增值稅稅率下調將會帶來的變化和影響,以及考慮進一步改進增值稅和價格之間的關系。讓消費者能夠真正享受到減稅實惠。
關鍵詞:增值稅 制度改革 下調稅率 經濟生活
引言
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國家的減稅政策旨在促進經濟發展,激發發展動力,調節社會財富的分配,預計全年將減稅2400億元。一部分企業能明顯感受到降稅帶來的實惠,另一部分企業卻感受不明顯,普通老百姓卻很少感受到減稅帶來的影響。
一、增值稅調整和改革歷程
我國的增值稅自1979年開始試行,分別在1984年、1993年和2012年進行了三次比較重要改革。目前實行的增值稅制度基于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令第13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一次改革,屬于增值稅的過渡性階段。增值稅是在產品稅的基礎上進行的,征稅范圍較窄,稅率檔次較多,計算方式復雜,殘留產品稅的痕跡,屬變性增值稅。第二次改革,屬增值稅的規范階段。擴大了征稅范圍,減并了稅率,又規范了計算方法,實施的增值稅類型為生產型增值稅,并且將流轉稅分離為增值稅和營業稅兩個稅種。第三次改革,將征收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即“營改增”,擴大了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終結了“增營并存”局面,使消費型增值稅名至實歸。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比較大,從長遠來看大大降低企業稅負。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營改增試點自2012年實施到2017年底,已累計減稅近2萬億元。
從2018年5月1日起,為進一步完善稅制,支持制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決定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屬于國家首次大范圍地調整增值稅稅率。
二、增值稅稅率下調帶來的影響
增值稅稅率調整就是調整社會資源分配率,調整政府的稅收收入和社會的稅負。增值稅稅率下調會對經濟社會帶來一定影響,從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下調將可以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雪中送炭的積極財政政策。
1.提升經濟發展的動力。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GDP)較往年有小幅下調,一方面GDP總量較大,不可能長期高速增長,經濟急需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政府干預市場偏多,國家簡政放權,讓利于市場,將有效釋放發展活力。增值稅稅率下降等于直接從財富資源上進行重新分配,減少政府的收入規模。2017年我國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78997億元,稅率下降1個百分點,從理論上上計算制造業減稅即可達2700多億元,可以有效減輕企業的采購成本,特別是大額固定資產采購,優惠力度將會十分明顯。資源重新分配、降低采購成本將進一步減輕企業的負擔,釋放企業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2.小幅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1%的減稅力度對于小額采購來說,絕對值的大小并不明顯,但是對大額的固定資產采購或是原材料采購,絕對值則較為明顯,從整個全國來說,絕對值將更為巨大。比如:某一企業計劃采購一套不含稅價值200萬元的儀器設備,減稅前需要支付34萬的進項稅額,合計支付234萬元;減稅后只需要支付32萬的進項稅額,合計支付232萬元。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進項稅額可以全額抵扣,但是實際少支付2萬元,資金占用量小幅下降;對于小規模納稅企業來說,資金占用和資產成本直接下降2萬元,減少0.85%。如果是一家銷售收入100億元的大型企業,進項的原材料等占50%-70%,進項稅減少1個點,大約可以節約6000萬元的資金占用。
3.降低社會的整體物價。新稅率實施后,最先下調價格在汽車行業表現出來,其中奔馳、捷豹路虎、林肯等豪華車品牌都搶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對旗下汽車產品價格進行下調。在我國的汽車售價遵循一個定式,該定式的計算公式是:銷售價格=計稅價格×(1+增值稅率),也就是說市場中每銷售一輛汽車,其銷售價格是計稅價格的117%。當增值稅率是16%時,銷售價格則變成計稅價格的116%。那么,降稅后的銷售價格比就是原售價的99.1453%,相當于降幅為0.8547%。以一輛10萬元的車為例,增值稅下調1%后,理論上講,車價會因此有854.7元的降幅。售價越貴的車,降價額度也會越大。比如,奔馳smart各車型有1000-2000元的降幅,C級車及GLC SUV等各車型有2000-4000元的降幅,S級轎車及梅賽德斯-邁巴赫不同車型有7000-25000元的降幅,梅賽德斯-AMG車型最高降幅超過32000元。其它商品暫時未表現出降價,主要還是由于商品的單價過低,降價不明顯,同時,優惠傳導到終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4.提高終端貿易商的利潤水平。由于普通大眾日常消費品單價很少超過1000元,而1000元的商品減稅也僅僅只有約8.55元,相對于其單價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日常消費品的零售商并未因稅率下調而調整商品的銷售價格,使消費者沒有感受到稅率下調帶來的優惠。但是優惠的實惠卻成為了零售商終端貿易商的利潤,理論上來說,可以提高終端貿易商0,85%的利潤率。
5.短期內減少政府財政收入。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其中國內增值稅56378億元,同比增長8%。從短期來看,增值稅稅率下調1%,相對應的增值稅收入將會立即減少,隨征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也會立即減少,短期內可直接減少政府財政收入規模。如果不考慮增值稅增收的因素,從理論上全年可以減收500多億元。但是根據2018年1-4月全國增值稅收入實際增長18.4%以及近三年全國增值稅均增長的實際情況,2018年增值稅實際收入并不一定會減少。同時,從長遠來看,由于減稅將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帶來經濟的增長,可能進一步促進增值稅收入的增加。
三、研究改進增值稅和價格之間的關系
從現實采訪中了解到,增值稅稅率下調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幾乎未感受到實惠。增值稅是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對增值額進行征稅,稅率的變化是可以直接影響商品的含稅價格,但是在我國,除非有合同或有其它要求特別規定為不含稅價格,所有商品標示的銷售價格原則上一般都是含稅價格,稅率下調帶來的實惠成為了零售商的凈利潤。如果從法律層面要求將商品的銷售價格統一標示為不含稅價格,在結算時按稅法規定的商品類目的稅率進行額外計征增值稅,那么增值稅稅率下調的實惠就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為自己消費行應承擔的稅額。
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是簡單地降低了1%的稅率,牽涉整個產業鏈的重新定價談判,互相博弈。如果企業處于產業鏈條絕對控制權的,擁有價格制定權,可以要求上游企業直接按新的稅率進行計價;但如果企業處于采購的劣勢地位,受制于上游企業,卻沒有辦法要上游供應商直接按新的稅率進行結算,也就沒有辦法享受到減稅實惠。實際上,還是增值稅和價格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有,必要從法律角度強制要求對增值稅進行價稅分離標示,讓社會全部主體的消費價格都以不含稅進行計價,在實際消費發生時都明確知曉應承擔的納稅義務和稅額,并積極參與監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下調增值稅稅率,將會激發經濟發展動力,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抑制物價上升,短期內也可以減少政府財政收入,是一項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果能從法律層面上調整增值稅和價格之間的關系,將可以進一步提升實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