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恩東


從1978年到2018年,是改革開放風云激蕩的40年,是中國農業繁榮發展的40年。在這40年中,改革始終是主旋律,另一股重要的力量就是漸起漸強的信息化——幾乎從無到有,而今無處不在。四個10年,農業信息化呈現四個跨越,恰好吻合了農業四個10年的階段性發展。對比一下,我們看得更加清晰。
1978-1988
繼建國初期的土改之后,第二次農村改革全面啟動,農業首當其沖,體制、機制創新風起云涌,聯產承包、統分結合的新經濟形態破繭而出。
對農業來說,這是一個沸騰的10年;對信息化來說,這是一個孕育的10年。農業信息化完成了從0到1的嬗變,計算機來了。末期,部、省農業信息中心相繼成立。
1988-1998
農村改革漸入佳境,農業掙脫了羈絆,一路飛奔了起來,各項指標輕而易舉地被不斷刷新,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農村社會安定,欣欣向榮,中國農業進入發展的黃金10年。
10年間,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農業信息化在中國開始莊嚴起步,從弱到強快速發展,網絡、網頁、網站與農業、農村、農民不斷融合重疊。當農業遇上互聯網,信息化便奏響了第一段華彩樂章。
1998-2008
農業繼續良好發展勢頭,“優質高效”擺上日程,提檔升級悄然進行,現代化、產業化、標準化成為這個10年顯著的標簽,糧食生產穩扎住了下盤,豐富的菜籃子滿足了城市的供給。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推農業信息化,信息化開始成為現代農業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國家金農工程千呼萬喚始出來,12316熱線服務模式登場,農業信息化1.0時代達到頂峰。
2008-2018
這10年,是農業由傳統向現代邁進的首發10年,也是起步階段,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長足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展現初步成效,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全面落地。
這10年,是農業信息化的黃金十年。12316持續發揮作用,被譽為40年農業信息化最成功的應用,“互聯網+”現代農業掀起農村創業創新浪潮;媒體合作、電子商務兩翼齊飛,大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傳統農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下一個10年,屬于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