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 陸寧
摘 要: 江蘇有多家特殊教育學校,為殘疾人教育本研究提供保障。為了了解江蘇省內特殊學校的館藏資源分布及各個學校無障礙圖書館的設備情況,本研究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旨在了解江蘇省部分特殊學校的館藏,為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關鍵詞: 特殊教育學校 館藏資源 調查研究
“無障礙”一詞由英文的barrierfree或者accessible翻譯而來,“無障礙”作為一種理念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用來倡導身心殘障者應享有平等、便捷的生活權益。在實踐領域,“無障礙”最初只是用于物質環境建設當中,后來被引入信息科學。
無障礙傳播理念產生于歐美,它是伴隨著人權運動逐漸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的。在無障礙傳播理念的指導下,影視媒體的無障礙實踐首先在歐美諸國發展起來。聯合國《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聯合國大會第四十八屆會議1993年12月20日第48/96號決議通過)確定了殘疾人在獲取信息和服務上的“機會均等原則”和“同等權利原則”。“機會均等”指使社會各系統和環境諸如服務、活動、信息和文件得以為所有人特別是殘疾人享受利用的過程。2008年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對障礙群體的媒介使用權做了約定,成為各國媒體無障礙建設所依據的主要法律。《公約》對身心障礙者的媒介近用權做了約定,從而成為締約各國媒體無障礙建設所依據的主要法律之一。
我們探討研究殘疾人群體的信息公平,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網絡應用對殘疾人群體的經濟、生活、文化教育方面的影響,研究視聽障礙群體的無障礙影像信息傳播權。無障礙影像服務應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保障殘障人士的權益,擴大殘障人士文化視野,豐富殘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們將擬建立省級無障礙影像網絡服務。研究利用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學科優勢、技術優勢,建設全省的無障礙影像服務網絡數據中心,將無障礙影像服務通過覆蓋到全省,讓全省視力聽力障礙者、老人低視者及理解力障礙者在信息公平共享的基礎上,享受到信息無障礙服務。我們首先將了解省內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的情況。
1.研究方法
自行設計相關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客觀題和開放題構成,客觀題是讓測試者根據擬好的答案進行選擇,開放題由測試者自由作答。調查問卷從特殊學校生源分類、圖書館資源建設分類、是否有電子資源增加的電子資源、無障礙圖書館應有設備、是否有網絡覆蓋等選項了解各個學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情況等。我們抽樣調查了江蘇地區34所特殊教育學校,都是由校長回答問題。最后使用SPSS18.0統計數據。
2.調查結果和分析
2.1各個學校總體情況。
2.1.1特殊教育學校生源分類。
在34所特殊學校中,培智學生占有很大的比重將近2/3,67%。聾生次之,為23%。腦癱為256人,為7%,盲生150人,占3%。我們可以看出在特殊教育學生培智的較多。培智學生比腦癱學生多91.16%,比盲生多94.82%,比聾生多65.78%。
2.1.2. 34所特殊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建設情況
統計結果表明,學校當中最多的是紙質圖書資源,有30所學校具有,占88.24%。然后是圖書紙質期刊,有24所學校具有,占70.59%。再是音頻資料,有12所學校具有,占35.29%。最少的外采數據庫只有2所學校具有。還有視障資料只有3所學校具有。應該說是有學校是發展自己的特色的館藏資源的。
2.1.3特殊學校學生利用資源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34所學校中,學生還是以紙質資源為大多數查找或者閱讀內容共占76%,電子資源占24%。紙質資源比電子資源多68.42%。
2.1.4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表格。
在34所學校中,目前只有9所特殊學校有無障礙圖書館的相關設備和資源,如表中所示,而其他學校沒有相關設施或者設備條件。從表1可以看出,這個與區域沒有任何直接聯系,只是學校和地區重視而已。很多學校校長表示后期會重視并且會購買一些無障礙設備或者有聲資源。
2.2 34所中學根據區域劃分,就可以看到數據。
2.2.1樣本基本情況分布
我們根據地域劃分為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個地域。其中蘇南16所,蘇北16所,蘇中2所。我們回收到的問卷調查共34所。蘇南蘇北比例相當,在地域上做比較,用SPSS處理,了解各地域的差異。
2.2.2所在地區與圖書館館藏情況列聯表
我們將學生利用電子資源更多,是否有網絡覆蓋,是否有特色工作室閱覽室作為選項,各個地區的如表2所示。蘇南蘇北沒有明顯差異。應該說只要國家重視這塊教育,資金到位,人員到位,足夠重視,就沒有太大差距。而且,電子資源及網絡覆蓋每個學校校長也都表示會加大力度投入發展和使用。
2.2.3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認為的無障礙圖書館應該有輔助設備類型
前面對于這塊內容只是對于各個選項的比較。我們再看各個地域與選項之間的比較(見表3)。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對于各個輔助設備的理解都是沒有明顯差異的。這就代表了各個學校的校長對于無障礙圖書館需要的輔助設備有明確的一致的認識和理解。
3.結論與建議
整個江蘇地區,特殊學校校長等都非常重視特殊教育這塊。而且對于無障礙設施等都有自己的見解,有9個學校都引進了相關設施與材料,應該說無論是哪個區域,無論是蘇北還是蘇南,都是非常重視基礎建設這塊內容的。
3.1特殊教育學校應該加大電子資源的供給力度,擴大網絡覆蓋面,增加資金投入。
讓學生的閱讀方式從以紙質資源為主轉變到以電子資源閱讀為主。隨著科技發展,實現網絡覆蓋是最基本的要求。
3.2特殊教育學校增加無障礙設施的資金投入,借鑒國外圖書館經驗,建立無障礙通道。
包括扶手,坡道,音響信號,特定標志,還有電梯中洗手間中的設施。為聾啞兒童準備手語電視和特殊報警裝置,為視障者提供應該有的計算機設施、有聲讀物,等等。
3.3結合學校的特色和資源,提供相關服務。
我們學校有無障礙影像服務實踐基礎:長期從事無障礙圖書館建設的實踐與研究,開展盲文書刊閱覽、視障讀者上網、視障有聲閱覽、低視輔助閱覽、盲專業技能培訓、無障礙視頻制作與放映等服務。組建無障礙影像制作小組,開展無障礙影像作用,目前積累無障礙影片資料50余部。與國內從事無障礙影像服務的機構與個人保持長期合作。與南京市殘聯共建無障礙圖書館,舉行無障礙電影放映280余場,舉辦大型盲人活動4場。通過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匯集整理盲人資料,研究盲人的心理需求。這些都是作為學校的特色,學校可以幫助其他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及經驗分享。
當然,我們會進一步擴大特殊學校和其他公共圖書館的樣本數據,利用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學科優勢、技術優勢,建設全省的無障礙影像服務網絡數據中心,將無障礙影像服務覆蓋到全省,讓全省視力聽力障礙者、老人低視者及理解力障礙者在信息公平共享的基礎上享受到信息無障礙服務。
參考文獻:
[1]陸寧.大學圖書館視障群體關懷的實踐——以南京市無障礙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界,2015(05):42-45.
[2]周東升,陸寧,李壽媛.殘健融合 閱讀共享——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圖書館讀書節活動為例[J]. 山東圖書館學刊,2015(06):74-76.
[3]陸寧.跨群體溝通理論在高校圖書館工作應用——南京特師圖書館聽障圖書館聽障讀者溝通的障礙及消除[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01):104-106.
本文是2016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江蘇地區視聽障礙群體無障礙影響服務需求與對策研究”(2016JB8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