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映艷
摘 要: 報刊閱讀作為傳統課本的補充,有其獨特的價值,比如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增強語感及拓寬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批判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因此教師在開展報刊教學時,應從多方面進行思考:選擇內容豐富新穎且具有育人價值的讀物;教師傳授多種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對學生實施分層閱讀的教學策略;在學生中開展閱讀圈。
關鍵詞: 報刊閱讀 閱讀素養 核心素養
一、引言
新課標促使每一個英語老師思考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從倡導培養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五個方面的語言能力轉變為關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構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而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加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如何改進閱讀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成為每個英語老師要思考的問題。
二、什么是閱讀素養
閱讀是讀者基于文本的信息和本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重構文本的意義。也就是說,讀者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對文本的信息進行解讀,闡釋和構建文本的意義。
但是,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并非是一致的。根據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項目,閱讀素養指的是,“理解和運用社會所需要或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書面語言形式的能力。年輕閱讀者能夠從各種文本中建構意義,他們通過閱讀學習、參與學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閱讀團體,享受閱讀的快樂”。此外,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將閱讀素養界定為,“為實現個人目標、發展知識和潛能、參與社會活動,對文本所進行的理解、使用、反思和積極主動的投入”(駱北剛,2016)。
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認為,“閱讀素養是閱讀者為了實現個人目標、積累知識、開發個人潛力、參與社會等,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書面文章的能力。英語閱讀素養既包含閱讀素質又包含閱讀品格,它需要長期培養和實踐才能形成”。其中,“閱讀素質”可以理解為通過開設常規閱讀教學課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具體而實在的提高。閱讀能力不等同于閱讀素養,從閱讀能力轉化為閱讀素養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層次上的升華,在閱讀教學中閱讀素養教學很有必要。
三、閱讀素養的重要性
閱讀素養是學生在各學段必須具備的重要學習能力,也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能力,更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及提高與社會溝通交往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因此,在提升閱讀素養的理念下,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理解、“走心式”反思和創造性運用,提高學生從原生態文本中積極獲取有用信息開展創造性學習活動的能力,從而積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王洪明,2017)。換言之,閱讀素養是塑造學生的閱讀品格,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優秀的閱讀方法,促使學生形成評判性思維和批判性能力。
四、開展報刊閱讀課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在2018年在中國上海舉行的TESOL大會上,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院長、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程曉棠指出,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有兩個關鍵方面:一是閱讀習慣、閱讀愿望、閱讀方法;二是閱讀的技能,包括把握文章的信息和觀點、分析、推理、判斷。閱讀的習慣、愿望和方法的培養是基礎性的,必須首先給予重視。因此,程曉棠教授認為開展英語報刊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報刊閱讀是一個重要的真實語言來源,真實語言材料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當下英語學界的共識是使用真實的英語語言素材進行教學。真實的英語語言材料具有真實性、更新快的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閱讀愿望。換言之,報刊閱讀因其實效性和新穎性,可成為傳統課本的補充,能更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詞匯量,培養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報刊閱讀課上可采用以下具體策略。
(一)選擇題材豐富、話題新穎,兼具育人意識的報刊。
教師應優先選擇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富有趣味性的報刊,具有時代感和新鮮感,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及給予學生更大的選擇權。比如,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喜愛的體裁:人物傳記、散文雜記、紀實文學、長短篇小說、時事評論等;在主題方面,可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閱讀不同類型的體裁、話題,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此外,選取的報刊應具有育人的價值,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上海外國語大學梅德明教授表示,我們培養的外語學習者應該是有家國情懷、寬廣的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所以,教師在選材的時候要關注報刊的人文價值,挑選內容健康向上、蘊含多元文化的文章,促使學生陶醉在書海中,一方面擴大詞匯量,增加在報刊中習得的附帶詞匯,提高篇章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各國不同的文化,對比中外文化價值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二)教師教授不同的閱讀方法。
為了提高報刊閱讀效率,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的報刊傳授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為了使學生更集中閱讀,教師可教授一些閱讀技巧,比如,采用默讀的方法,使學生免受聲音的干擾。為了達到默讀的最佳效果,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報刊的時候不出聲,不做小動作;其次,教師應教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姿勢,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三,教師鼓勵學生在默讀過程中采用做筆記的方法對文章進行思考,以便對其進行解讀。另外,學生在閱讀一些微小說等極具情節性的刊物時,可采用朗誦或表揚的方法對文章的主要情節進行詮釋。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教師應教授學生朗讀技巧,如注意文中人物特點,模仿出人物說話的語氣。通過此種方式,增加學生口語輸出的機會,進而達到訓練學生口語的目的。
(三)分層閱讀進行報刊教學。
王薔教授表示,英語課本提供的閱讀量有限,真正的閱讀素養不可能完全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需要補充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需求、語言發展水平、題材和體裁豐富的讀物,特別要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發展各種閱讀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達到新課標在英語閱讀內容和閱讀能力兩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王薔教授倡導分層閱讀,對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進而使每個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英語課堂中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教師應正視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創建“最佳發展區”,給學生分配不同的閱讀任務。比如,根據學生多次閱讀成績,將班上的學生劃分為高中低層,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具體來說,對高層次水平的學生,教師應關注其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其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挖掘;而對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指導其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獲取文章的核心信息,如利用跳讀、略讀等技巧掌握文章和段落的大意,采用掃讀的方法獲取目標信息;至于低水平的學生,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基礎性操練,閱讀較為簡單的文章,培養其自信心。依據學生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的不同,教師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和語言水平。
(四)開展閱讀圈泛讀教學。
閱讀圈是Furr(2007:32)提出的教學模式,適合高年級學生,步驟是“閱讀→思考→聯系身→提問分享”,活動中學生按4人—6人一組分組,每個人都有一個角色,負責一項任務,有目的地讀,并和組內同學討論與分享。英國“成人讀寫與算術國家研究發展中心”的Sam Duncan博士認為閱讀圈具有以下特點:(1)討論內容圍繞文本;(2)文本閱讀推進任務;(3)不按語言水平分組;(4)角色話輪時刻轉換;(5)小組團隊共同合作;(6)同伴互助教學相長;(7)思維基于互動討論;(8)語言適和成人教學。以上特點體現出閱讀圈的文本性、閱讀性、非等級性、話輪性、合作性、互助性、討論性和成人性。在閱讀篇幅較長的刊物時,教師可將文章不同部分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小組中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閱讀任務。每個人完成其閱讀任務后,先在小組內進行匯報,最后選出代表在組間進行匯報。通過生生之間的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與他人的想法進行碰撞。此外,由于不知曉文章其他段落的內容,因此在聽他人匯報的過程中期待文章情節發展。也就是說,學生在小組中通過相互交流獲取信息,對文本進行解讀,交換意見,從而促進閱讀思維的發展。
五、結語
培養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不應只停留在語言系統層面,教師不應只關注文章中詞匯和語法的講授,而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深層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篇章之間的聯系和意義,從而構建起學生和文本的交流、學生和作者的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教師單方面灌輸文本的語法和詞匯知識。報刊閱讀成為傳統課文的補充材料,在增加學生詞匯量,拓寬其視野及提升學生的閱讀反思能力,促進其認知思維的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報刊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作用,教師應選用內容豐富且具有育人價值的報刊,教授不同的閱讀方法,對學生實施分層閱讀的教學模式,并且擴大閱讀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Furr M.. Stories for Reading Circles[M].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for Adult Literacy and Numeracy.Reading Circles as Adult Literacy Education[EB/OL].http://docplayer. net/14863749-Reading-circles-as-adult-literacy-education-dr-sam-duncan-nrdc-may-2013-http-www-ioe-ac-uk-study-cpen_13-html-s-duncan-ioe-ac.html.
[3]駱北剛.中學英語教師研究:文化領域轉向的合法性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6(64):220-221.
[4]王洪明.高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7(7):49-51.
[5]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