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慧,王紅蕾,李橋興
(貴州大學 管理學院,貴陽 550025)
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要貫徹新理念,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內涵和戰略重點之一。貴州兼具生態脆弱與經濟貧困的特征,是我國“十三五規劃”實施大扶貧戰略的重點區域,其經濟發展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焦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貴州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實施扶貧攻堅戰略的必由之路,符合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需求。
貴州的現代產業體系是以生態、綠色、人本、節約、和諧為現代發展理念,以實現產業機構的優化升級和脫貧攻堅為目的,兼具創新、可持續、開放、集聚和融合特征的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健康產業、大數據產業為核心的新型產業融合。貴州現代產業體系的特點主要包括創新性、可持續性、效益性、開放性、融合性。
根據貴州現代產業體系的五個特點提出了對應的一級指標:產業高技術化、產業綠色化、產業高效化、產業高層次化、產業結構高端化。一級指標中還包括具體的二級指標,可更詳細、多方面地評價和考核產業的發展程度。各指標的具體解釋如下:
1.產業高技術化。第一,高新技術含量高。高新技術的含量可以決定產業的新階段、高層次發展,快速實現產業升級和長久發展。貴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應積極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如建筑建材業轉型為新興建筑建材業,煤炭產業的產品和生產過程的高端化等。第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貴州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各行企業加強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依靠新技術、新方法推進電子商務實體化進程。貴州在“互聯網+”領域積極謀求發展,且貴陽作為全國的大數據中心,更好地推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各類傳統行業結合。
2.產業綠色化。第一,循環經濟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因此,要保證產業的循環經濟增長,做到資源有效利用,實現價值最大化。第二,綠色低碳持續發展。貴州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需注重考察各個產業帶來的環境影響。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等,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如低碳物流業、生態旅游業、電子商務服務業等。
3.產業效益化。第一,經濟實現高位增長。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目標還是在于實現貴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十三五”規劃時期,是貴州邁進全面小康的重要階段。主要是著眼于已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又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產業,如能源工業、裝備制造業、化工產業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產業。第二,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貴州作為一個欠發達省份,貧困人口數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脫貧攻堅是貴州發展過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貴州產業扶貧是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和優勢,讓貧困戶植入產業鏈條中,使用多種技術力量讓群眾積極融入到產業發展中,主要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扶貧、旅游產業扶貧、多業并舉,實現產業結構協調發展。
4.產業高層次化。第一,區位優勢日益凸顯。貴州應加強開放程度,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產業是當前貴州的潛力巨大的產業,不斷挖掘發展潛力、擴大發展優勢和推進供給側改革來提高貴州綜合競爭力,使之成為貴州最鮮明的標簽。第二,對外貿易水平顯著提升。貴州應審時度勢,站在國際化的視角上去尋求更多經濟增點,發展產業注重其國際化程度,重點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數據產業等與國際接軌的高端產業,實現貿易主體多元化、貿易商品多元化。同時,不能放棄傳統優勢產業如農業、能源業,積極學習和轉變產業模式,研發與升級高端產品,將五張名片(酒、煙、茶、藥、特色食品)推進國際化市場。
5.產業結構高端化。第一,傳統產業不斷優化升級。貴州的傳統產業主要有煤炭、化工、建筑建材業等支柱產業,對貴州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要積極整合資源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價值鏈重組,運用先進的技術改進傳統產業中高污染高排放且循環效率低的產業,也可通過產業融合使傳統產業的產業鏈生態化,合理促進新興建筑建材業、新型煤炭和化工業的發展,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第二,新興產業實力顯著提升。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轉變經濟發展方法,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能夠促進資源型和節約型社會的實現。結合貴州的發展優勢,貴州新興產業主要包括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健康、大數據產業等,能夠體現貴州的未來整體結構水平和發展方向,代表現代產業體系整體的前進趨勢和市場需求。
現代產業體系的順利建成是貴州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契機。提出具有貴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內涵和特點,據此建立起衡量貴州各產業是否可以納入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內容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貴州發展實際對各指標進行深入分析,認為貴州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現代農業、特色輕工業、能源工業、航空航天工業、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商務業、物流業、旅游業、其他服務業、大健康產業、大數據產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