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炳友
(中共株洲市委黨校,湖南 株洲 412008)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時,提出湖南應充分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大力提升經濟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這“一帶一部”,是新時代中央對湖南發展的新要求和新定位。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省委、省政府2014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實施“一帶一部”發展戰略,著力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提升湖南經濟的整體水平。株洲是“一帶一部”的先行區和核心區,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和發展機遇,合力打造“株洲·中國動力谷”,切實將株洲發展成為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力強勁、享有國際盛譽的動力之都,這是株洲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經濟發展轉型的有力創新和大膽嘗試。
1.“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發展歷程和戰略定位。為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3年5月,株洲高新區管委會在學習調研先進高新區成功經驗和結合本區的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優勢,首次提出了將株洲高新區打造成為“中國動力谷”這一戰略構想,并組織制定了《打造中國動力谷—株洲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年行動方案》。8月,株洲市委市政府將這一構想上升為全市發展戰略。9月,《打造中國動力谷——株洲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年行動方案(2013—2022年)》通過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論證和評審。同年底,打造“中國動力谷”納入了部省共建項目,成為湖南省發展戰略。2014年,株洲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以打造“中國動力谷”為核心,與長沙、湘潭一起申報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得國務院批復同意。2016年3月,株洲·中國動力谷寫進湖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成為湖南動力產業制造集聚區的重要板塊。2016年9月,在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明確“株洲·中國動力谷”的戰略定位就是:“中國”代表國家級水平,“動力”代表產業特色,“谷”代表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全力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總戰略,加快打造創新、實力、智慧、開放、綠色動力谷,努力將“株洲·中國動力谷”建設成為國家動力產業集聚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轉型升級示范區,把株洲建設成為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力強勁、享有國際盛譽的動力之都。
2.“株洲·中國動力谷”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現狀。四年來,圍繞中國動力谷,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園區開發速度不斷加快,園區品質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顯著增強。一是完成中國動力谷栗雨科技園開發。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的栗雨科技園基本建成,中小企業促進園、硬質合金園、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分布其中,聚集了北汽集團、中車時代電動等各類企業260余家,高水準建成栗雨休閑谷,中央商務區引進了香港佳兆業、美的房產、萬豪酒店等一批配套項目。二是加快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開發。推進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新馬EBD、汽車博覽園等一批百億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面積2 000畝的萬豐湖建成開園。目前,基本完成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一期“一圃、二器、三中心”(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研發中心、公共技術中心、公共管理服務中心)建設,首期100萬平方米功能用房建成開園。汽車博覽園建成汽貿區道路網絡,雪佛蘭、沃爾沃等一批4S店建成開業,汽車交易中心主體竣工,正在全力推進國家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株洲分中心、F2賽車場建設,構建汽車業產銷服全產業鏈。2016年自主創新園入園企業實現產值3.6億元,稅收2 800萬元。三是啟動中國動力谷天易科技園開發。天易科技園作為未來產業承載的主陣地,已建成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吸引了長城電腦、立方新能源等一批電子信息和新興產業項目入駐,努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
3.“株洲·中國動力谷”的人才培育和儲備情況。幾年來,園區管委會先后實施“萬名人才計劃”“5211人才計劃”等一系列人才計劃,引進了清華大學毛宗強教授氫燃料電池研發產業化等一批具有國際、國內行業領先水平的項目,譚鐵牛、桂衛華等10位院士設立相應的工作點,29位千人計劃專家、高層次人才擔任中國動力谷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自主創新園引進75家創新企業和眾創團隊、10家金融機構、14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相繼入駐。目前已有15個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園區設立科研成果轉化基地,超過1 000人的高端創新人才隊伍常駐園區發展。
株洲是“一帶一部”的先行區和核心區,“一帶一部”發展戰略在全省的全面展開和逐步推進,無疑給“株洲·中國動力谷”產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1.在“一帶一部”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對株洲產業發展的支撐和扶持力度。近幾年來,株洲充分利用“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和戰略機遇,積極對接國家和省委重要戰略、重點政策、重大項目,爭取了一批國家試點、一批專項政策支持、一批重大項目。如獲得的金子招牌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軌道交通方面,株洲是全國唯一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10個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航空方面,株洲是國家火炬計劃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特色產業基地、軍民融合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航空航天產業園、復合新材料產業園,被授予省級“特色產業園”稱號。獲得的扶持政策有,航空、軌道交通兩大產業,國家、省里都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并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湖南還設立了軌道交通行業產業基金,成立了航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獲得的重大產業項目有,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湖南4個入選項目全部出自株洲;首批強基工程專項項目,株洲入選2個,5個項目入選國家工業轉型升級強基工程;湖南省第一批制造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共40個,株洲占了10個,第二批又有4個,湖南首批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株洲占了4家。在2016年的央企對接活動中,簽約項目18個,總投資過1 000億元,其中國家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科技專項12個項目中株洲占了4個,總投資200億元。這些項目涉及軌道交通、航空、汽車、新材料、新能源五大產業,對“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2.湖南走出“產業塌陷”需要動力與能源制備產業的超常發展,從而為“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目前,湖南“產業塌陷”的形勢嚴峻。從空間上看,西面的貴州“大數據產業”占得先機,北面的武漢“光谷”規模化(GDP超過萬億)升起,東面的江西航空產業來勢兇猛,南面的廣東產業升級轉型基本到位,高新技術產業領先全國。從主導產業的形勢看,一是產業規模最大的工程機械行業下滑明顯,依然處于嚴冬;二是稅收規模最大的卷煙工業開始下滑;三是糧食播種面積開始縮小,農業機械購置出現下滑;四是煤炭行業全面退出;五是有色行業大幅下滑;六是鋼鐵行業進入重組;七是化工行業增長緩慢;八是新興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雖然較快,但體量和增幅不大。湖南走出產業“塌陷”的關鍵,就在于選擇、培育超級的產業及其集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背景下,湖南依據“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和自身現有的基礎和條件,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力,已將構筑“中國動力和能源制備產業集聚區,打造中國動能產業群”作為擺脫“產業塌陷”、培育發展新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擇。這必將對株洲全力發展“中國動力谷”的產業發展賦予新的期望,提供了重大的機遇。
3.株洲本身具有雄厚的動力產業基礎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株洲是國家“一五”“二五”時期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工業底蘊深厚。動力產業一直是株洲工業的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技術已日趨成熟,產業已初具規模,體系已日漸完善,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地位和影響。軌道交通產業:2015年該產業已率先成為全國首個產值過千億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株洲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和出口基地,株洲電力機車產品目前已占全球市場的27%,市場份額全球第一,也因此被譽為“高鐵外交產業基地”。航空裝備產業:株洲是“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六大航空工業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的搖籃,創造中國航空工業史上10多個“第一”,中小型航空發動機更是占國內市場的90%以上。2016年,國家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科技專項落戶株洲。2017年,株洲入選首批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目前,株洲正在逐步形成“中小航空發動機制造、通用飛機整機制造、通用航空運營配套、衍生產業”的航空全產業體系,2016年全市航空產業產值達102億元。與此同時,株洲通用機場正在進行最后的驗收發證工作,預計正式運營投用后,可起降運-12飛機及各型直升機。未來,該機場將按照長株潭地區的第二機場規劃,打造成能起降各型公務機的1 800米×45米的3C級通用機場。汽車產業:北汽公司2009年落戶株洲,通過幾年的努力,一工廠和二工廠相繼投產,讓北汽株洲分公司擁有了50萬輛整車和30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株洲醴陵市和荷塘區汽車零配件產業園的建成和發展,完善了株洲汽車行業的產業鏈;中車時代電氣公司和北汽新能源公司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上市,提升株洲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版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為打造株洲千億汽車產業集群注入了新的增長點。2016年,株洲上市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1萬輛,汽車制造產業的產值達到了217.3億元。
4.株洲動力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國家正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著力在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動力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三大動力產業市場潛力都很大,都具備萬億級的市場規模。首先,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邁入黃金發展期。2016年,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容量1 700億歐元,2018年預計將突破1 900億歐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高鐵“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的發展必將進入快車道。隨著南北車的合并,中車集團加大了在株洲的投資和布局,同時也大力支持在株企業的海外并購。目前,中車株機已成功并購斯柯達交通技術公司,株洲軌道交通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其次,汽車產業仍將持續增長。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專家估計,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汽車工業還將迎來每年6%~7%的增長,汽車生產和銷售也將年破3 000萬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基于國家政策引導,正在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年銷量達到500萬輛,占汽車需求總量的20%。北汽集團作為全國第五大汽車制造商,新能源汽車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北汽株洲二工廠在車型投放上加大了新能源車型的比重,將推動株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壯大。再次,通用航空產業迎來重大機遇。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的逐步放開,困擾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瓶頸必將突破。國務院明確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需求預計在5 000架以上,通用航空業規??偭恳矊⑼黄?萬億元。株洲通用機場的即將建成,兩機重大專項落地實施,必將推動株洲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
株洲是湖南“一帶一部”建設的重要城市和戰略支點。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和機遇,對實現“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產業跨越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1.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完善產業政策和規劃,發揮“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以構建開放、健康、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是拓展園區產業發展空間。做好河東軌道交通城和通用航空城擴規布局工作,引導相關企業向園區集中、動力產業向園區集聚。河西示范園在完成栗雨科技園建設,基本建成新馬科技園的基礎上,布局動力谷自主創新園、汽車博覽園,形成汽車制造和汽車后市場服務的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110平方公里的天易科技園,布局為動力產業提供有力支撐的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二是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為產業發展提供硬件支撐。加快建設標準廠房和水電路氣網訊等基礎設施,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縮短項目建設落地建設周期。三是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外部環境。加快建設保稅物流園,打造服務功能強大的國際經貿平臺。加快建設“株洲·中國動力谷”展示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打造常態化、國際化的高峰論壇及峰會,營造開放的園區發展環境。
2.推進產業的“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雙輪驅動,利用“互聯網+”,發揮“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實行“精準招商”,壯大產業優勢,做強園區特色?!爸曛蕖ぶ袊鴦恿取钡膭撔掳l展既要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練好“內功”,又要通過對外開放巧借“外力”?!皩雀慊睢狈矫妫阂罁爸袊鴦恿取钡漠a業體系,以集群為方向,以產業鏈為紐帶,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一是要突出重點,實行精準招商。加強產業協作配套,補鏈強鏈,圍繞三大動力及其配套產業招商。二是做大優勢產業,做強園區特色。要充分利用當前有利的發展機遇,加快三大核心動力及其配套產業的發展,促使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盡快突破2 000億元,汽車和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分別達到1 000億元的產業規模;加速形成以北京汽車、中車時代電動等企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積極引導相關零配件產業向規?;⒛K化、研發型發展,提升核心零部件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補齊相關配套產業鏈,提高產品的本地配套率。三是要做優新興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是“株洲·中國動力谷”的三大主要新興產業。要加大這三大新興產業特色園區建設,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加快培育麥格米特、宏達電子等一批高成長性的電子信息企業;繼續扶持時代新材、中鎢高新等上市公司為代表的新材料企業;迅速壯大以時代風電、立方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為促進動力谷的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力量?!皩ν忾_放”方面:利用“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以更加開放的態勢承接珠三角、長三角和國際的產業、資本、技術轉移,打造開放型經濟的新高地。株洲要把接珠三角、長三角和西部開發作為一個整體,利用區位優勢,培育一批影響力大的動力產業大項目、好項目。充分利用國際合作的機會,大力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經驗,以國際市場促進動力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進一步推動動力產業從成本優勢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競爭優勢轉變。
3.做好“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協同發展,加快實現產業發展由粗放型規模擴張向集約型質量效益提升的轉變。要真正打造中國乃至全球的動力谷,必須充分利用“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努力擴大出口和轉變出口增長方式,要從單純注重商品貿易轉變到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相結合。一是切實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努力提升本地區出口商品的競爭力。要以株洲高新技術開發區、醴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平臺為依托,以軌道交通產業為龍頭,加強科貿、工貿、技貿結合,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金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加快發展技術貿易,建設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一批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出口生產基地,同時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形成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出口商品群。二是加快服務業社會化、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從根本上破除影響服務業發展的各種制度性障礙,大力引進社會資本進入服務業。同時,重點發展移動互聯網、高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服務貿易規模,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不斷提升服務業國際化水平。
4.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鼓勵創新,引導大眾創業,強化“動力谷”的“孵化器”功能。首先,要搭建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繼續大力實施萬名人才計劃、“5211”人才計劃,努力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人才,外地院士和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來株洲創業,為動力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其次,加大與高職院校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中南地區乃至全國最具影響的職教城,為中國動力谷聚集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株洲是湖南省的職業教育中心,特別是動力產業的金藍領的培養基地。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鐵道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相關的高職院校匯集于此,在校學生10萬余人,這為中國動力谷的發展提供了最雄厚的產業人才基礎。加大與高職院校的合作,緊貼市場,按需培養,實現中國動力谷和高職院校的雙贏。再次,加快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的建設,加強眾創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院士工作點、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等相關機構的引進和培育工作,盡快形成有特色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強化中國動力谷的孵化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