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行業的相互交融,互聯網金融正成為未來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P2P網貸行業作為典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憑借其簡潔方便、以及可以幫助部分人以較低的成本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的優勢已經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并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點問題。自2007年我國第一家P2P網貸平臺正式成立以來,P2P行業發展異常迅速,到目前為止,平臺數量已經達到七千多家,并依然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P2P網絡借貸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形式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民間個人借貸的網絡化。它是讓有閑散資金的出借人與有貸款需求的借款人在第三方網絡平臺上自行配對、撮合成交。它的基本內涵是“依托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服務”,對促進中國金融民主化進程,實現普惠金融的目的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P2P的本質是一種金融創新,它并不具備顛覆金融功能和本質的能力,而只能看作是對傳統金融模式的一種補充方式。這種新的金融模式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和挑戰,尤其是最近頻發的P2P平臺跑路、倒閉、欺詐等事件嚴重違背了市場的運行規則,損傷了整個行業形象。因此,我國亟待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促使P2P所具備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做到服務大眾、服務小微企業,使普惠金融的理想盡快實現。
在我國特殊國情上發展起來的P2P網貸平臺也呈現出了一些獨特的特點。首先就是機構的數量比較多,交易金額快速增長;其次是P2P網貸行業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多樣化。此外P2P網貸平臺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再者,整體來看網貸平臺的規模比較小,平臺質量參差不齊,卷款跑路以及平臺倒閉的現象時有發生。2016年8月中國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國家網信辦聯合公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網貸平臺加強監管后,P2P網貸貸款余額出現了“首降”。截止2018年3月末,全國P2P網貸貸款余額15657.91億元,環比下降0.79%;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P2P網貸成交額7472.79億元,環比下降19.7%;基本正常經營P2P網貸平臺為2292家,環比下降5.52%[1]
截至2018年3月,全國P2P平臺總量為7371家,但問題平臺累計卻有5387家。當前P2P網貸行業發展已進入下半場,隨著監管力度日益強化,未來整個行業將會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1.信用風險
當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還不是很完善,P2P的網絡借貸機構也沒有并入到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這就導致了P2P平臺對借款人信用進行評估時不能像銀行一樣通過征信系統進行查詢,而只能通過網絡要求借款人提供一些相關信息對借款人進行審核[2]。借款人隱瞞真實信息的情況難以避免,因此信用指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也備受質疑,從而使平臺的信用風險大大增加。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金融機構必須面對的一種風險。當前P2P網貸是為個人及小微企業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中介平臺,這樣的定位是P2P平臺降低市場風險的根本原則。由于個體經營和消費支出是個人和小微企業借款的主要因素,而這些投資活動對市場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可以用大數據法則的原理予以消除。但是,如果P2P網貸平臺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的基礎之上還涉及了企業信貸等業務,則會大大增加平臺的運營風險。
3.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P2P行業發展尚未成熟,國家并沒有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管。同時也缺乏具體的法律制度對P2P網貸平臺進行明確的法律定義,平臺是否合法則存在著爭議[3]。網貸平臺是利用互聯網從事借貸活動,但是,其注冊經營范圍卻是以電子商務,投資理財等方面為主。目前涉及到P2P網絡借貸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和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通則》,P2P網貸平臺始終在法律的邊緣進行活動。
4.流動性風險
應用子系統負責管理持久性數據以及用于顯示的臨時數據和狀態數據,系統內部的數據與系統外部的轉換也在這一層次完成,除此之外應用子系統也負責具體應用功能的調用以對來自UI層的功能調用進行響應;同時也控制著所有的全局參數,負責程序的顯示配置。該子系統包含命令管理器(Command Manager)、配置模塊(Preference)、數據文檔(Document)和渲染數據(GL Data)以及接口(Interface)。
目前國內P2P網貸平臺客戶以小微企業和創業投資為主,需要的借款額度大,借款期限也較長。部分P2P網貸平臺往往會通過拆分借款標的來解決相應問題,這樣會使平臺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比如由資金和期限錯配銜接所導致的風險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會使流動性風險發生的概率增加。此外,國內一些P2P平臺對本金進行擔保的模式使其承擔了本應由出借人擔負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P2P網貸平臺的流動性風險。
1.加強風險管理能力
目前P2P網貸平臺對借款人的評級標準與商業銀行類似,但是P2P平臺和商業銀行所面對的客戶類型卻是完全不同。P2P網貸平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個人或者小微企業,通常情況下客戶并沒有提供相應的擔保,而銀行內部的評級制度P2P平臺是沒有辦法使用的。因此P2P平臺建立一個符合自身特點的風險評級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注重對系統的動態監測和改進,使業務模式更加合理,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能力更強[4]。
2.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信息披露在金融活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目前雖然有著數量眾多的P2P網貸平臺,但是一部分平臺會特意避開對自身經營狀況和財務等信息的全面披露,投資者很難對平臺的風險做出合理的判斷。因此,為了使P2P行業運營更加規范,平臺要履行好向投資者充分進行風險揭示的義務,讓更多投資者理性認識P2P平臺存在的風險。同時也要將平臺的運作模式、資金管理狀況、借款用途、平均每筆借款金額、歷史違約率、收益率等重要指標及時向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進行披露。
3.規范資金管理機制
目前,出借人的資金支配權完全被平臺所掌握,而相應的監管機構無法對使用過程做到全面的監管,為了改善這種局面,P2P平臺要實行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將客戶資金和平臺自身資金分別存放在不同賬戶進行管理,實行單獨核算。2015年12月由銀監會牽頭制定的《P2P網貸監管辦法》要求P2P平臺必須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托管機構應當依法為P2P網貸平臺提供客戶資金轉賬服務,平臺對客戶資金不享有支配權。為防止平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私自使用客戶的資金,銀行也應當及時監控資金流向、賬戶余額和明細狀況,一旦發現資金異常流動就可以及時采取緊急措施。
加強對用戶隱私數據和交易數據的保護是P2P平臺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平臺必須規范運作的流程,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化解用戶交易數據所面臨的被泄露的威脅。也可以重點監測和維護風險較大的客戶資料平臺及資金清算平臺等模塊,通過對資料在傳輸過程中進行加密來保護客戶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在平臺日常運營中也要做好對系統進行持續的監測和后續維護工作,對系統進行定期更新和升級。當發現系統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隱患時要進行及時解決和處理,保障平臺系統能夠正常運行。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行業自律性
針對目前我國P2P網貸行業所面臨的問題,我國也應該盡快出臺關于P2P網貸行業的法律法規,將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合法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使其經營模式和經營范圍更加規范化,明確P2P平臺資金中介機構的地位。在P2P平臺與擔保機構合作方面,由于缺乏法律的監管,出現了諸如擔保機構能力不強或網貸平臺存在過高的關聯度等問題。因此,我國也應該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界定擔保機構的資質和擔保機構與平臺之間的關聯性。此外,可以通過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基本原則和監管規則,減少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事件的發生。同時,對平臺最低注冊資本、存貸利率的浮動范圍和資金托管標準細則等做出要求,使P2P網貸平臺在法律監管的框架之內健康發展。
在行業自律方面,我國可以借鑒英國的經驗,可由國內幾個較大規模的P2P網貸平臺牽頭設立起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內部成員要嚴格遵守行業準則、業務流程和經營范圍等。同時要致力于提高行業透明度和信息公開度,建立市場認可的機構信譽機制,讓P2P網貸平臺在公眾的監督下運作。此外,行業自律組織也要加強與監管機構的交流和合作,對行業內部所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向監管機構反映,在行業監管方面有好的意見或建議也要積極與相關監管部門溝通。
2.明確監管主體與對象
目前我國P2P網貸平臺資質參差不齊,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需要對P2P網貸行業的經營管理做出規范,減少不符合資質的非法平臺的數量。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對P2P平臺進行注冊審核時要對運營模式、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最低準入資本金、高級管理人員資質等方面做出詳細的規定,使P2P網貸行業的運作標準從根本上得到規范。為避免非法集資、龐氏騙局等違法事件的發生,監管部門還需要嚴格審查和監控平臺的日常經營活動。有監管意味著行業面臨洗牌,行業發展環境也會得到凈化。
3.盡早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與企業征信體系
現階段由于我國征信體系不健全、不開放,目前P2P平臺借款人的信用記錄只能根據借款人提供的資料進行自主評定,這對P2P平臺的信用評估、貸款定價和風險管理效率產生了不利影響,并使交易成本增加。因此我國要積極促進央行與P2P網貸平臺征信系統的對接,幫助平臺快速高效地識別優質與劣質的借款者。同時,對我國P2P平臺所產生的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建立起統一規范的平臺信用數據庫,讓平臺內部信用數據更加完善。此外,還可以在各個平臺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黑名單”互換機制,會對那些在“黑名單”系統中有逾期違約記錄的借款人有很強的威懾力,讓惡意借款者付出巨大的成本,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平臺的逾期壞賬率。
4.建立行業準入標準,規范行業發展
目前,我國P2P網貸平臺注冊需要先到工商部門和工信部門取得營業執照和許可證,再向工商部門申請增加“互聯網信息服務”經營范圍,就可以開展網貸業務了,明顯可以看出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準入門檻過低。銀監會在2015年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對網貸機構實行備案管理制,注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需要對取得工商營業執照的網貸機構進行備案管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網貸機構實行分類管理。這樣對加強P2P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和管理作用。
為了保護用戶資金的安全,《意見稿》中規定了P2P平臺需要選擇具有托管資質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平臺資金的存管機構。在P2P平臺與銀行進行合作后資金不再經平臺之手,將會大大降低平臺非法集資的風險。在注冊資本方面我國可以參考英國的做法,對P2P網貸平臺的注冊資本做出要求[5]。此外,在單筆貸款限額、杠桿比例、高管資質等方面也需要盡快出臺詳細的規定,將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平臺拒之門外。